我爱山居好,蔬畦间莳花。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篝火(gōu huǒ)的意思:篝火是指在户外或野外搭建的火堆,用来供人取暖、照明或烹饪。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邻家(lín jiā)的意思:指与自己家相邻的家庭,也泛指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家。
猫头(māo tóu)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的样子或表现像猫头一样,形容态度不端正、行为不正派。
乞邻(qǐ lín)的意思:指求人帮助或依赖他人生活的境地。
雀舌(què shé)的意思:形容文辞精细,妙语连珠。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猫头笋(māo tóu sǔn)的意思:指人头发乱糟糟的样子。
- 翻译
- 我喜爱山居生活,喜欢在菜园里种花。
从竹笕中汲取泉水回炊房,借邻居的篝火煮茶。
新鲜的猫头笋生长旺盛,烘焙出雀舌般的茶叶清香。
我这个乡野之人曾被尊称为某号,何需再用黄麻来表达敬意。
- 注释
-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诗人自己。
蔬畦:菜园。
莳:种植。
笕泉:竹笕引来的山泉。
爨舍:炊房,烧火做饭的地方。
篝火:野外的火堆。
茁嫩:生长得茂盛而嫩绿。
猫头笋:一种野生的竹笋。
焙:烘焙。
雀舌茶:形容茶叶细小如雀舌。
野人:乡村居民,自谦之词。
拜号:被授予某种称号或尊称。
给:给予,这里表示需要或接受。
黄麻:古代的一种植物纤维,用于制作绳索或纸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山居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开篇“我爱山居好,蔬畦间莳花”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喜欢在田野间种植莲花的山中生活。
“笕泉归爨舍,篝火乞邻家。”这里的“笕泉”指的是清澈的泉水,“爨舍”则是简陋的住所。诗人将泉水引入居所,表明了对自然的依赖和亲近。而“篝火乞邻家”则描绘了一种自给自足又不孤单的生活状态,通过邻里间互相帮助点燃火堆,展现了诗人对于社区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茁嫩猫头笋,焙芳雀舌茶。”中,“茁嫩”形容竹笋的嫩绿色泽,通过对比猫头,突出了竹笋的鲜美与独特。同时,“焙芳”和“雀舌茶”则是诗人对生活中细节的享受,其中“雀舌茶”更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形状,被赋予了诗意。
最后两句“野人曾拜号,何用给黄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里的“野人曾拜号”可能是指野人曾经有过某种称谓或名号,而“何用给黄麻”则暗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黄麻通常用于捆绑,诗中使用此物象征着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意境的营造,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山居生活美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其二
仁孝于天亲,从命无攸抗。
南北或东西,一一随所向。
又如金在炉,镕铸任哲匠。
造物本无心,至人每超旷。
阆苑与孤村,风光都淡荡。
樵西有流泉,罗浮多叠嶂。
采芳更采芳,春花正可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