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虹(bái hóng)的意思:白虹是一个形容词,意为白色的彩虹。通常用来形容极其罕见和美丽的景象。
蚌胎(bàng tāi)的意思:指两个蚌壳合在一起,比喻两个人或事物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苍龙(cāng lóng)的意思:形容威武雄壮的龙
掣电(chè diàn)的意思:形容动作迅速如闪电。
杜陵(dù líng)的意思:指人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发白(fā bái)的意思:形容脸色因病或惊吓而变白。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流光(liú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亮流动、闪烁不定。
龙驹(lóng jū)的意思:指年轻有才华、有出息的人。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前年(qián nián)的意思:指两年前的时间。
食肉(shí ròu)的意思:指人吃肉,表示人们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富足。
失马(shī mǎ)的意思:指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或不幸。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突出(tū chū)的意思:
[释义]
(1) (动)冲出。
(2) (形)基本义:鼓出来。
(3) (形)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构成]
并列式:突+出未足(wèi zú)的意思:不够,不足够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渥洼(wò wā)的意思:形容水深且宽广。
燕颔(yàn hàn)的意思:形容人的颈项修长美丽,也形容人的仪态端庄。
照席(zhào xí)的意思:指代主人照料好客人的座位或席位。
足多(zú duō)的意思:足够多,数量充足
杜陵老(dù líng lǎo)的意思:指年老的人。
明月珠(míng yuè zhū)的意思:指明亮如珠的月亮,比喻美好的事物。
- 注释
- 白虹:白色的虹霓。
太虚:天空。
蚌胎:指珍珠的孕育场所。
明月珠:明亮的珍珠。
紫瞳:紫色的眼睛。
秋掣电:像秋夜闪电般迅疾。
渥洼:古代传说中产良马的地方。
苍龙驹:神骏的马驹。
得子:生育儿子。
瘦如竹:形容孩子瘦弱。
失马:失去马。
未必不为福:可能带来好运。
燕颔:形容人面庞丰满。
丰:丰满。
万里飞食肉:有远大志向。
徐君:对徐先生的尊称。
酡:微醉的样子。
未足多:不算稀奇。
招取:邀请。
杜陵老:杜陵的老人。
二子歌:为双子写的赞歌。
- 翻译
- 一道白虹横贯天空,明珠如同蚌壳中的珍珠般诞生。
紫色眼眸如秋夜闪电,神驹犹如渥洼池中跃出的青龙。
前年我得子瘦弱如竹,失去马匹或许反而是福气。
今年新生的儿子面庞丰满,将来定能万里飞翔,有食肉之勇。
徐先生虽然发白脸色微红,晚年得子并不稀奇。
明年我将为你邀请杜陵的老者,来为你的双子谱写赞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石庵创作的《龙驹谣贺徐景醇生子》。从艺术风格上看,诗歌充满了奇幻色彩和象征意义,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白虹流光横太虚”以宏大的画面开启诗篇,展现了一幅天空中白虹横亘的壮丽景象。"蚌胎迸出明月珠"则是比喻徐家得子的喜悦之情,如同蚌壳中珍珠般宝贵。
接着,“紫瞳照席秋掣电”、“渥洼突出苍龙驹”两句,通过紫瞳和苍龙的形象,表达了对新生儿强健与非凡的期待。这里的“紫瞳”可能指的是龙眼,而“苍龙驹”则是古代神话中的瑞兽,比喻孩子像传说中的神兽一样珍贵。
中间两句“前年得子瘦如竹,失马未必不为福。今年得子燕颔丰,会看万里飞食肉。”通过对比前后两个孩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新生儿身强体壮、聪明伶俐的喜悦和期待。
最后,“徐君发白颜且酡,晚而得子未足多。明年为君招取杜陵老,来作徐卿二子歌。”则是对徐景醇晚年得子的喜悦,以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请到诗人杜甫(杜陵老)的后裔,为徐家二子写下赞美之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新生儿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北使洛诗
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
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濲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题钱舜举画青山白云
吴兴山水天下无,吴兴画手天为徒。
天河染露洗空碧,轻烟薄素开新图。
白云欲散松风起,迥如丹丘隔海雪后寒模糊。
溪光倒影丹翠湿,又如洞庭水浸青珊瑚。
绿萝吹香挂秋月,小桥野径相萦纡。
行人遥遥向何处,丹崖石检或有仙人居。
溪山如此无不好,筑屋临流可投老。
春云秋露石田腴,我欲耕烟种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