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归程(guī chéng)的意思:指返回原来的地方或归还的路程。
涧壑(jiàn hè)的意思:形容山谷或峡谷的深远险峻。
林僧(lín sēng)的意思:指在林中修行的僧人,比喻人远离尘嚣,专心修行。
萝月(luó yuè)的意思:指月亮被藤蔓所遮盖,形容月亮被遮挡得不明亮。
石门(shí mén)的意思:指固执不改变的态度或观点。
随处(suí chù)的意思: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忘机(wàng jī)的意思:指人忘却尘世间的纷扰,心无挂碍,达到超脱的境界。
习静(xí jìng)的意思:指习惯于安静、寂静的状态,不喜欢喧嚣、繁忙的环境。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虚道(xū dào)的意思:指虚假的道理或方法。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意生(yì shēng)的意思:指意义产生,思想萌芽。
遗火(yí huǒ)的意思:指燃烧殆尽的火焰,比喻事物的遗存或余烬。
幽虚(yōu xū)的意思:幽暗虚无的状态或地方,形容阴暗、空灵或超脱尘世的境界。
远近(yuǎn jìn)的意思:指距离远近,泛指任何地点、范围、时间的远近。
自分(zì fēn)的意思: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再次访问阳明别洞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悟。首句“春山随处款归程”以春天的山景作为背景,暗示着诗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接着,“古洞幽虚道意生”则点明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古洞的幽静与空灵激发了他的道家思想。
“涧壑风泉时远近,石门萝月自分明”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间清幽的环境,风声、泉水声时隐时现,石门前的月光与藤蔓交织出一幅宁静的画面。这些细节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林僧住久炊遗火,野老忘机罢席争”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活图景。林中的僧人长久居住于此,炊烟袅袅,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而田野的老人们则放弃了世俗的争斗,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这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超越。
最后,“习静未缘成久坐,却惭尘土逐虚名”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他意识到自己未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反而被世俗的尘埃与虚名所累,流露出一丝自责与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甲午送宁子仪归洛
异时从公游,颇恨相得晚。
同参长芦禅,共听资福板。
公今三年病,我亦百事懒。
春风广陵城,笑语有未款。
嵩阳有归路,河水渐清暖。
岂无一言赠,慰此千里远。
青松老合抱,意不在俗眼。
岂如山上苗,共尽白日短。
一身随药囊,万事付茗碗。
炉烟袅晴窗,自足了迟缓。
奈何孔文举,苦思坐客满。
更知苏门公,远效嵇中散。
舟行傥见念,此语试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