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台湾竹枝词(其九)》由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台湾社会文化与外来宗教信仰的交融现象。
“门栏惨绿蜃楼新”,开篇以“惨绿”形容门栏,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新奇的氛围,暗示着外来事物对传统环境的冲击。“蜃楼新”则比喻外来事物如梦幻泡影般的新鲜与奇异,引人注目。
“道左耶稣最诱民”,“道左”指道路一侧,“耶稣”代表基督教信仰,此句描述基督教在台湾的传播情况,指出它对当地民众具有吸引力,成为他们关注和接纳的对象。
“七十七堂宣跪拜”,“七十七堂”可能是指教会的数量或规模,强调基督教在台湾的普及程度之广。“宣跪拜”则是信徒参与宗教仪式的表现,体现了基督教信仰在台湾社会中的实践和影响。
“痴顽齐礼泰西人”,“痴顽”在此处并非贬义,而是形象地描绘了台湾民众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态度,无论是“痴”于新知,还是“顽”固地融入,都显示出基督教在台湾社会中被广泛接纳和尊重的情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新思想、新文化的开放态度以及对外来宗教的接纳过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李少妇词
相公之孙铁城李,养得幽闺天质美。
幽闺不出十七年,一朝嫁与梁家子。
梁家之子鸾凤雏,珊瑚玉树交枝株。
池上鸳鸯本成匹,园中蛱蝶何曾孤。
丈夫壮志仕远方,山川阻绝道路长。
儿女含情不忍别,一别那堪肠断绝。
高梧叶落黄花香,忽惊今日重阳节。
佳晨依旧复谁在,满苑茱萸不堪采。
更上高楼望远天,天涯极目空云烟。
不向旁人道心事,回头滴泪空潸潸。
牛羊归尽山欲夕,门外终无北来客。
此身愿得归泉士,死后那知离别苦。
春花易落兰早摧,凤台翠幄垂蛛丝。
芳魂不作武昌石,定寄湘江斑竹枯。
斑竹枝头杜鹃血,血点泪痕俱不灭。
青山碧草夜茫茫,千古香魂坟上月。
《李少妇词》【明·崔庆昌】相公之孙铁城李,养得幽闺天质美。幽闺不出十七年,一朝嫁与梁家子。梁家之子鸾凤雏,珊瑚玉树交枝株。池上鸳鸯本成匹,园中蛱蝶何曾孤。丈夫壮志仕远方,山川阻绝道路长。儿女含情不忍别,一别那堪肠断绝。高梧叶落黄花香,忽惊今日重阳节。佳晨依旧复谁在,满苑茱萸不堪采。更上高楼望远天,天涯极目空云烟。不向旁人道心事,回头滴泪空潸潸。牛羊归尽山欲夕,门外终无北来客。此身愿得归泉士,死后那知离别苦。春花易落兰早摧,凤台翠幄垂蛛丝。芳魂不作武昌石,定寄湘江斑竹枯。斑竹枝头杜鹃血,血点泪痕俱不灭。青山碧草夜茫茫,千古香魂坟上月。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9867c6a542420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