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成四十二首·其十》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燕山楚水的经历,以及对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首句“燕山楚水曾为客”,点明了诗人的行旅生活,燕山和楚水代表了广阔的空间,而“曾为客”则暗示了诗人过往的漂泊与经历。接下来,“惯听霜砧捣月明”,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受,霜砧捣衣的声音在月光下回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
后两句“不似新愁怕新雁,秋风吹落两三声”,则是情感的转折与深化。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忧虑与恐惧比作对新雁的害怕,新雁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或变化,而诗人却因新愁而感到畏惧。最后,秋风的吹拂,带来了两三声雁鸣,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未知与变化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情感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自然宇宙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六夜
四海蒸为云,三夜皆天风。
他方纵有月,不照长安中。
长安十二楼,户牖凿玲珑。
贵家金张徒,高宴开帡幪。
华烛代明月,何必光遂通。
夕露久巳晞,欢娱良未终。
迫塞谅有殊,盛衰宁见同。
悠扬云中魄,既满还自穷。
鬼神恶盈踰,天道怀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