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边楼》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筹 边 楼 唐 /薛 涛 平 临 云 鸟 八 窗 秋 ,壮 压 西 川 四 十 州 。诸 将 莫 贪 羌 族 马 ,最 高 层 处 见 边 头 。
- 注释
- 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
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
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
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
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
边头:边塞前沿。
- 翻译
- 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巍峨壮丽的景象。"平临云鸟八窗秋"一句,设想在一个高峻的楼阁中,俯瞰着连绵的云海和飞翔的鸟儿,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同时也隐含了边塞之秋的萧瑟感。"壮压西川四十州"则表达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 壮压"二字强调了边疆地带雄浑磅礴的气势。
"诸将莫贪羌族马"一句,提醒着军中将士不要被异域美好的战利品所诱惑,这里借羌族的良马来喻示警策之意。最后一句"最高层处见边头"则从高处眺望,可以远观边疆的尽头,既有对广阔疆土的把握,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国防和边疆安危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壮美的景象描写和深沉的警策之言,展现了唐代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全与边疆稳定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二送赵帅镇成都
拥节出闽峤,易镇上岷山。
东西崄岨,分陕初不在荣观。
痛念两河未复,独作中流砥柱,屹若障狂澜。
极目神京远,百万虎貔闲。趁良时,摅豹略,勇声欢。
风飞雷厉,威行逆虏胆生寒。
汉寝周原如旧,一扫腥膻丑类,谈笑定三关。
认取投机会,莫作等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