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远青当牖,苔交翠入帘。
移云岩树合,过雨涧泉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季秀轩这一隐居之地的喜爱之情。首句“独怜栖隐处”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偏爱,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宁静和远离尘嚣。接下来的“晴色与春兼”,写出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景象,仿佛连晴朗的天气也与春天的气息融为一体。
“山远青当牖”描绘了窗外远处青山的轮廓,青翠的颜色透过窗户映入眼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而“苔交翠入帘”则进一步细致描绘了室内的环境,青苔的翠绿蔓延至帘内,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移云岩树合”暗示着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周围的岩石树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动态而和谐的意境。最后一句“过雨涧泉添”则预示着一场雨后,山涧的泉水更加丰盈,增添了清新的气息。
诗人期待有一天能携带琴弦来访,静静地在这里欣赏美景,享受清幽的时光,表达出他对季秀轩的向往和对清雅生活的深深喜爱。“何日携琴到,清吟兴不厌”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浓厚兴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闲适之情。
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
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最是宫黄一点,散下天香万斛,来自广寒秋。
蝴蝶逐人去,双立凤钗头。向尊前,风满袖,月盈钩。
缥缈羽衣天上,遗响遏云流。
二十五声秋点,三十六宫夜月,横笛按伊州。
同蹑彩鸾背,飞过小红楼。
自古贤能,壮岁飞腾,老来退闲。
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愤,日就衰残。
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
唐虞世,也曾闻巢许,遁迹箕山。越人无用殷冠。
怕机事缠头不耐烦。
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亲旧相欢。
况属清时,得延残喘,鱼鸟溪山任往还。
还知否,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