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春镜里,江动画楼前。
云重崖成滴,雨微花欲燃。
这首诗名为《结屋(其二)》,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杨圻。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悟和超然心境。
首句“不识求仙意”,暗示诗人并未追求世俗的长生不老,而是沉浸在自然之中。接着,“浑忘入海年”表达了诗人忘却时光流逝,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山色在春天的阳光下如明镜般清晰,江水在画楼前波光粼粼,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云重崖成滴”运用了比喻,将云雾笼罩的山崖比作水珠欲滴,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陡峭与云雾的浓厚。而“雨微花欲燃”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雨点虽小,但滋润花朵,使得花朵仿佛要燃烧起来,生机盎然。
最后两句“知音百年后,不欲间时贤”,诗人表达出即使在百年之后,也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享这份山水之乐,不愿与世俗名利之人相扰,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隐逸的生活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知音的渴望。
谷口高人,偶溯明河,近尺五天。
见紫霄宫阙,空中突兀,玉皇姬侍,云里蹁跹。
滴露研朱,披肝作纸,细写灵均孤愤篇。
排云叫,奈大钧不管,沙界三千。语高天上惊传。
早斥去人间伴谪仙。
念赤城丹籍,香名空在,蓬莱弱水,欲到无缘。
还倚枯槎,飘然归去,回首清都若个边。
家山好,有一湾风月,小小渔船。
砌红慵扫,问东风、应念西园寥落。
帘卷垂杨莺啭巧,才见还因飞却。
捻指光阴,关心节序,总在秋千索。
翻翻双蝶,傍人争趁行乐。
曾记步月归来,秦筝弹遍,共倚阑干角。
别后池亭谁斗草,多少芳游担阁。
世事升沈,人生聚散,俯仰空如昨。
馀香犹在,绣帏清晓寒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