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山房》
《题山房》全文
明 / 朱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北极烟霞迥,西轩水石寒。

何年归栗里,前梦说邯郸

涉世情偏懒,读书兴未阑。

尚怀明主恋,炯炯寸心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极(běi jí)的意思:指极寒之地,比喻极度寒冷、严酷的环境或处境。

寸心(cùn xīn)的意思:指心思、用心、关心。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邯郸(hán dān)的意思:指虚妄的梦想或幻想,也可以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或理想。

炯炯(jiǒng jiǒng)的意思: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栗里(lì lǐ)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大意。

梦说(mèng shuō)的意思:指不真实的事物或幻觉。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涉世(shè shì)的意思:指经历世事,有社会经验。

世情(shì qíng)的意思:指世界上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水石(shuǐ shí)的意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关系。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朱浙的《题山房》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远的画面。首句“北极烟霞迥”以北极的云霞为背景,展现出山房所在之地的高远和壮丽景色。接着,“西轩水石寒”进一步描绘了山房四周环境的清凉,暗示着此处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人通过“何年归栗里”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栗里是东汉名士梁鸿的隐居地,这里暗含着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而“前梦说邯郸”则借典故表达过去的梦境,暗示现实中未能实现的理想或抱负。

“涉世情偏懒”流露出诗人对世俗事务的淡漠,他更愿意沉浸在书卷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读书兴未阑”表明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并未停止,读书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两句“尚怀明主恋,炯炯寸心丹”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山林,但仍心系国家,对明主有所期待,内心充满了忠诚和热忱。"炯炯寸心丹"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赤诚的心志,犹如一颗红心,明亮而坚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既向往隐逸又不忘家国情怀的复杂心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朱浙
朝代:明   字:必东   号:损岩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486—1552

(1486—1552)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猜你喜欢

早春燕城怀古

宫楼粉暗女垣欹,禁苑尘飞辇路移。

花外断桥支赑屃,草间坏壁缀罘罳。

酒坊当户悬荷叶,兵垒缘渠插柳枝。

不见当年歌舞地,空馀松柏锁荒墀。

(0)

阆川

一洞深连三十里,两崖高拥百千峰。

溪流交路频穿草,日色窥林半隐松。

野碓舂泉秋雨急,土窑炼石晚烟浓。

云深不记平畬路,月落时闻资福钟。

(0)

寄赠马良卿归九江

尚忆临仙琪树秋,故人经岁独淹留。

千峰雨色侵林屋,十里滩声绕县楼。

王粲早应怀北返,马卿未必困南游。

江亭杨柳青如染,谁遣朝来重别愁。

(0)

题常伯敬撷兰轩歌

高人好幽栖,志不在华毂。

啸歌撷兰轩,俯仰无不足。

湖之水兮湘之山,怅余昔游始东还。

澧有兰兮沅有芷,言撷秋芳渡江水。

苍梧黯惨浮云重,帝子遗庙丹青空。

长洲极浦落日外,坐见千里生蒿蓬。

灵氛掩泪歌九歌,夫君不来愁奈何。

薋菉充帱艾盈佩,玉玦捐弃江之沱。

江沱隔绝秋风早,绿叶青青紫茎好。

露华香扑芙蓉裳,佩服从君可终老。

我有猗兰操,尘土混浊久不闻。

为君弹一曲,要使六合扬清芬。

扬清芬,觐九嶷,舞干羽,三苗来。

洞庭无波春草香,却棹木兰游三湘,毋使下女徒悲伤。

(0)

送别石泉县丞钟尚贤以公役赴京却还成都府

送君西还酌君酒,更出都门折杨柳。

怜君自是同乡人,上马欲别愁回首。

风帆五月上瞿塘,却望石泉如故乡。

啼猿峡里见明月,万里相思应断肠。

(0)

养牛

养牛事春耕,春去耕苦迟。

扶犁向牛叹,我饥力已疲。

宿草交旧阡,嘉苗蔚新菑。

锄荒岂不勤,稼事良在兹。

无食乃劳生,有营常后时。

所以驱牛行,不忍鞭朴之。

穷达谅有定,放牛安所为。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