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胜杭名郡,花源入更长。
琴自丘中弄,书仍柱下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侍御沈才叔的西园之景,充满了隐逸与文雅的气息。开篇“宅胜杭名郡,花源入更长”两句,以杭州的名郡为背景,引入了花源的深远,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接着,“晋官知隐客,汉姓问渔郎”两句,运用典故,暗示园中不仅有隐士的痕迹,还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仿佛能听到晋代官员与汉代渔人的对话,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琴自丘中弄,书仍柱下藏”描绘了园中生活的日常,琴声从丘陵间飘荡,书籍则静静地收藏在柱下,展现了主人对音乐与学问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空诸何所有,湖色满山房”则是对园中景象的总结,空灵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之美,湖光山色充盈于每一处房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高雅品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用典,展现了沈侍御西园的独特魅力,既体现了园主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审美追求。
竹原与草堂,转眼事非旧。
一壑今独专,造物有付授。
早耕早巾,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
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尤,粟田再种秋要收。
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释迦黄成禅可夸,色想熏渍霜中葩。
不然安得白玉蕊,而乃幻此黄金花。
信知造化真有法,蜂须酿蜜蜜酿蜡。
蜡凝花房丰不腴,桃李漫山焉可如。
毓枝摘索璨栗玉,吟搜西郊信杖扶。
少须夜窗疏影挂明月,是蜡是花君自别。
日出机事生,日入群动息。
吁嗟利名子,逐逐何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