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经(chuán jīng)的意思:传递经文或经书。也指传授经典知识或传承学问。
佛场(fó chǎng)的意思:佛场意为佛教的寺庙或佛教徒修行的场所。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心灵净土或修行的地方。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孤高(gū gāo)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独立自主,高傲孤立,不愿与他人交往。
华发(huá fà)的意思:指头发变白,象征年老。
阶庭(jiē tíng)的意思:形容层次分明,等级有序。
林芳(lín fāng)的意思:形容草木丛生、花草繁盛的景象。
遣行(qiǎn xíng)的意思:指派出使或派遣出外行使任务。
青衿(qīng jī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服装,也用来形容年轻人。
青灯(qīng dēng)的意思:指年轻时期的学习和求学时光。
如在(rú zài)的意思:如同在现场一样,形容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入室(rù shì)的意思:指被接纳、被录用、被收入某个单位或组织。
尚白(shàng bái)的意思:指仍然纯洁无暇或未受到污染的状态。
素王(sù wáng)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饰或加工的、原始的状态。
同心(tóng xīn)的意思:指心思、意志、目标等完全一致,团结一心。
下帷(xià wéi)的意思:指把帷幕拉下来,比喻事情的真相被揭露或隐藏不露。
行藏(xíng c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翻译
- 在昏黄的书卷和青灯下,我寄托于佛学的世界,孤寂而高尚,如同远方林中的芬芳。
谁能理解我像古代传授经典的董仲舒那样潜心学问?偶尔举杯,路过尚白扬这样的地方。
尽管满头白发,但心中对真理的追求依然炽热,穿着青色衣襟的人进入书房,自然能感受到知识的香气。
公卿本应是朝廷中的人物,不要让自己的行为与普通人的道德准则相悖。
- 注释
- 黄卷:泛指古籍,这里指佛经。
青灯:油灯,常用于夜晚读书或修行。
董:指董仲舒,西汉著名学者,以传经著称。
尚白扬:可能指一个地方名,也可能象征清雅之地。
同心:志同道合之心。
臭:此处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非贬义。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代指读书人。
香:比喻知识和修养的香气。
阶庭:宫廷或朝廷。
素王:指有德行但未居王位的人,这里可能暗指保持清廉的公卿。
- 鉴赏
这首诗作于宋代,作者李弥逊,以其婉约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朋友间精神交流的珍视。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独到的情感寄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黄卷青灯寄佛场”,以黄卷青灯为背景,将读书学习与佛教修行相结合,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孤高如在远林芳"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独自享受心灵所得之美的意境。
接下来的"下帷谁识传经董,载酒时过尚白扬",通过隐约的帷幕和传经之人,以及偶尔经过的朋友携酒相聚,表现了诗人对知识交流与友谊的情感寄托。这里的“传经董”可能指的是董姓的学者或高僧,而“尚白扬”则是指仍在世上的白发长者,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对往日友情的怀念。
"华发同心犹有臭,青衿入室自知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内心世界的清净与美好。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华发”(可能指的是佛教僧侣的剃发)和“青衿”(可能是指普通百姓或士人的服饰),表达了对于不同身份、不同追求者之间内心世界的理解与尊重。
最后,“公卿本是阶庭物,莫遣行藏异素王”则是一种对朋友间情谊的肯定和珍视。诗人通过将朋友比作“阶庭物”,强调了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无间,同时“莫遣行藏异素王”的劝诫,则是在提醒朋友们要保持纯真本性,不被世俗之尘蒙蔽心灵。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净化的意境,以及对朋友间情谊的珍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诗人传递出了一种淡泊明志、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