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去不食藿,马佚能伤葵。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食(bù shí)的意思:指不适合居住或生存的地方。
春闺(chūn guī)的意思:指女子的闺房,也用来形容女子闭门读书、隐居的地方。
寸心(cùn xīn)的意思:指心思、用心、关心。
杜陵(dù líng)的意思:指人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耿耿(gěng gěng)的意思:形容心思纯正、忠诚坚定。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烈士(liè shì)的意思: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英勇牺牲的人。
南齐(nán qí)的意思:南齐是一个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也指南朝时期的齐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一领域或时期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敌。
士多(shì duō)的意思:指一个人拥有多种才能、技能或知识,是一个多面手。
谁当(shuí dāng)的意思:指不确定某个人能否胜任某项任务,需要进一步选择或确定。
夜阑(yè lán)的意思:夜晚深沉,天色已经完全黑暗。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杜陵老(dù líng lǎo)的意思:指年老的人。
- 翻译
- 小马不再吃豆叶,放纵的马匹会伤害向日葵。
英雄人物常充满激情,但这种忠诚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我在深夜起身吟诵,边疆的月光照亮了春天的闺房。
我心中怀有杜陵老人的情感,如同深远的终南山一样深沉。
- 注释
- 驹:小马。
去:离开。
不食:不再吃。
藿:豆叶。
烈士:英雄人物。
慷慨:充满激情。
耿耿:忠诚而坚定的样子。
谁当知:谁能理解。
起吟:起身吟诵。
清夜阑:深夜。
边月:边疆的月亮。
春闺:春天的闺房。
寸心:内心。
杜陵老:杜陵老人(指诗人自己或代指古人),这里可能指杜甫。
澒洞:深远、广大。
终南:终南山。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用前韵感事(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边塞战事的忧虑和对烈士牺牲精神的赞颂。
"驹去不食藿,马佚能伤葵"两句描绘了一种荒凉萧瑟的边塞景象。"驹"指的是瘦弱的马,而这些瘦弱的马甚至连野草也不愿意吃,它们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极点疲惫;而"马佚能伤葵"则形容马匹虽然游离无依,但即使是细小的葵菜也可能被它们践踏,这里的“葵”指的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微小的事物。这些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边塞军士们的艰辛与凄凉。
"烈士多慷慨,耿耿谁当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烈士深深的敬意和哀悼之情。这里用“慷慨”来形容烈士们的情怀,他们的心中充满着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悲壮与伟大。而“耿耿谁当知”则表达了这样的精神往往难以被后人所了解和记住,带有一种无奈与感慨。
"起吟清夜阑,边月明春闺"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在寂寞的灯光下吟咏着这份对边塞战事的忧虑与思念。在这样的夜晚,他所面对的是那清冷的月色,而这种氛围更增添了他的感慨。
"寸心杜陵老,澒洞终南齐"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相联系。"寸心"形容诗人的心胸如同山谷一样深邃广阔;"杜陵老"则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许在暗示着自己的孤独与年迈。而“澒洞终南齐”则是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烈士牺牲精神的赞颂,传递出一种深切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内心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事于景仁
双睛射空眼角耸,筋爪入节韝绦垂。
翅排霜刀毛缀甲,雪色愁突秋云披。
当时始得不知价,朝发海东夕九嶷。
世为奇俊玩不足,夺质移神归画师。
而今推尚深堂上,燕雀屏绝宁来窥。
画师黄荃出西蜀,成都范君能具知。
范云荃笔不取次,自养鹰鹯观所宜。
毰毛植立各有态,剜奇剔怪乃肯为。
寻常饲鹰多捕鼠,捕鼠往往驱其儿。
其儿长大好飞走,其孙卖鼠迭又衰。
范君语此亦有味,欲戒近习无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