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贾伯用架桥筑堤韵》
《和贾伯用架桥筑堤韵》全文
宋 / 程公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策蹇仆仆忘寒温,劳心恻恻桑枣村。

长虹卧稳烟雨面千金屹障波涛痕。

涉川利作初九益,括囊肯为六四坤。

道旁筑室勿与议,可使正论成排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波涛(bō tāo)的意思:形容波浪汹涌澎湃的样子。

策蹇(cè jiǎn)的意思:策略困难,计划艰险。形容谋划困难,策略行动艰难。

恻恻(cè cè)的意思:形容悲伤或痛苦的样子。

长虹(cháng hóng)的意思:形容彩虹的弧线长而美丽,也比喻人才出众、志向高远。

成排(chéng pái)的意思:成排指的是东西或人依次排列在一起的样子。形容整齐有序,井然有序。

初九(chū jiǔ)的意思:初九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成语,指的是每个月的第九天。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开始阶段。

括囊(kuò náng)的意思:比喻能力或才智悉数收纳,如同装在口袋里一样。

劳心(láo xīn)的意思:指费尽心思、用心良苦。

排根(pái gēn)的意思:清除根部,消除问题的根源

仆仆(pú pú)的意思:形容行走匆忙的样子。

千金(qiān jīn)的意思:千金指的是千两黄金,引申为财富、财产。

雨面(yǔ miàn)的意思:指在雨天的天空或地面上。

正论(zhèng lùn)的意思: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筑室(zhù shì)的意思:建造房屋或建筑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公许在忙碌的旅程中,尽管仆役疲惫、自己内心忧虑,却仍关注乡村建设,以架桥筑堤之事为例。"策蹇仆仆忘寒温"形象地写出仆人驾车艰辛,诗人不顾寒冷温暖,全身心投入。"劳心恻恻桑枣村"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以桑枣村为背景,凸显出他的责任感。

"长虹卧稳烟雨面"运用比喻,将桥梁比作横跨风雨的长虹,展现了工程的壮观和稳固。"千金屹障波涛痕"进一步强调了堤坝的重要性和保护作用,即使价值千金也要确保其抵挡住汹涌的波涛。

"涉川利作初九益,括囊肯为六四坤"两句,诗人借易经卦象表达智慧与坚韧,"初九益"象征着开始时的努力会带来长远的利益,"六四坤"则表明他愿意承担起稳定局面的责任,如同大地承载万物。

最后,诗人告诫他人,对于这样的建设,旁观者不应轻易发表意见,因为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参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道旁筑室勿与议,可使正论成排根",强调行动的价值和实践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又展示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深思熟虑的决策态度。

作者介绍

程公许
朝代:宋

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猜你喜欢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其七从军乐

南征忘苦辛,百万出咸秦。

破竹看崩角,分茅掩沸唇。

箭穿无石虎,车载有金人。

遂使光天下,皆称率土臣。

(0)

奉题欧先生南圃

南圃人安节,东篱菊吐英。

苍凉开画色,閒暇读书声。

远水浮秦树,斜阳澹汉城。

所欣吟月下,一傍古松行。

(0)

艳诗

南林苏合弹,西堰木兰舟。

藻动文鱼戏,花飞艳妇愁。

遥闻轻薄子,新拜富平侯。

树背无萱草,飞蓬两鬓秋。

(0)

沥湖泛荷

淡日媚湖烟,秋容瘦碧天。

乍迷岩翠绿,空湿水衣鲜。

香雨流红蕊,痴云濯锦川。

飘然一叶舸,太乙可谁仙。

(0)

寄郭清霞先生

百年将过半,行乐已如斯。

精力日见衰,参苓口不离。

故交渐零落,寿命安可期。

丹诀徒相授,醒醒长自欺。

(0)

尹铨部园林·其一

人望画图中,回环一水通。

桑麻庐舍北,鱼米市门东。

绮阁参差见,芳华历乱红。

扁舟横洞口,客至命双童。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