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战先赢多后败,速当移寨避其灾,修谢莫迟回。
- 鉴赏
这首诗以军事策略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在军营中面对野猪侵扰时的应对之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警示,强调了在面对自然与敌对势力时,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军营内,或有野猪来。” 开篇点明背景,军营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着紧张的战争氛围。野猪的出现,象征着不可预测的威胁,为后续的情节埋下伏笔。
“若战先赢多后败,速当移寨避其灾。”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先赢”与“后败”的结果,强调了在面对未知挑战时,采取主动防御而非直接对抗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修谢莫迟回。” 最后一句则强调了行动的紧迫性和果断性。在军事行动中,时间往往极为宝贵,拖延可能导致机会丧失或局势恶化。因此,诗中的“修谢”(即准备和行动)应当迅速而坚决,不容许犹豫。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军事智慧,还蕴含了对时机把握、策略选择以及行动果断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实际问题的智慧解答。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少学不为身,宿志固有在。
虽然敢自必,用舍置度外。
天初若相我,发迹造宏大。
岂敢负所付,捐躯欲投会。
宁知事大谬,举步得狼狈。
我已无可言,堕甑难追悔。
子虽仅自免,鸡肋安足赖。
低回畏罪罟,黾勉敢言退。
若人疑或使,为子得微罪。
时哉归去来,共抱东坡耒。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十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
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
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
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
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馀。
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
浰阳早发
富贵本无定,世人自荣枯。
嚣嚣好名心,嗟我岂独无。
不能便退缩,但使进少徐。
我行念西国,已分田园芜。
南来竟何事,碌碌随商车。
自进苟无补,乃是懒且愚。
人生重意气,出处夫岂徒。
永怀江阳叟,种藕春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