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胡亦有之,迹传阖闾年。
想彼三郎流,听之早欲眠。
这首诗描绘了琴台的历史与氛围,通过想象与历史人物的联系,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意境。
首先,“西蜀及东鲁,琴台名纷然”,开篇即点明琴台在西蜀和东鲁两地的名声,暗示琴台作为文化地标的历史悠久与广泛影响力。
接着,“此胡亦有之,迹传阖闾年”一句,引入一个“此胡”,可能是对琴台所在之地或某位与琴台相关的古代人物的泛指,通过“迹传阖闾年”表明琴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吴王阖闾的时代,进一步强调其历史悠久。
“松风写谡谡,峡水常湲湲”描绘了琴台周围的自然环境,松风吹过,发出谡谡之声,峡水潺潺不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想彼三郎流,听之早欲眠”则通过想象古代音乐家(可能是指伯牙、子期等传说中的音乐大师)在琴台弹奏的情景,表达了对古时音乐艺术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琴台作为聆听音乐、享受艺术的绝佳场所,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联想,展现了琴台作为文化与艺术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人们心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寄托。
陌上三月时,柔桑多绿枝。
携筐行采叶,日暮畏蚕饥。
君来驻车马,相逢在桑下。
谩说同心言,不是知音者。
君贵多辉光,妾贱无红妆。
自信田间妇,难从天上郎。
长安画楼宇,无限如花女。
使君当早归,莫共罗敷语。
荷叶黄,荷叶青,四月五月风日清。
荷叶青,荷叶黄,八月九月秋风凉。
越湖女儿颜似玉,隔船窥郎心眼熟。
赤尾鲤鱼花下游,白头鸳鸯露中宿。
欢会苦乖绝,岁月同飞杨。
王母不西游,蛾眉刷秋霜。
少年之乐乐未央,莫遣老大徒悲伤。
独不见,荷叶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