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渌 水 曲 唐 /李 白 渌 水 明 秋 日 。南 湖 采 白 苹 。荷 花 娇 欲 语 。愁 杀 荡 舟 人 。
- 注释
- 渌水:清澈的湖水。
明:明亮的。
秋月:秋天的月亮。
南湖:南方的湖泊。
采:采摘。
白蘋:白色浮萍。
- 注释2
1、渌(lù)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2、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月:一作“日”。
3、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4、欲语:好像要说话。
5、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 翻译
- 清澈的湖水映照着秋天的明月,
在南湖中采摘洁白的浮萍。
- 译文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月明的景象,诗人在南湖采集着洁白的蘋花。荷花似乎在轻语,给人的愁绪更添几分沉重,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情怀。全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南乡子 题外舅郭氏留耕堂壁上(舅原误作曰
齐本及疆村业书本樵庵词,舅误作甥)方寸足留耕。
大胜良田万顷平。
阴理不随陵谷变,分明。
霜落西山满意青。
千载董生行。
鸡犬升平画不成。
终日相看天与我,高情。
身外浮云
喜迁莺 乙亥元日 以上四部来刊缩印元刊小字
春风满面。
是胸中春意,与春相见。
不醉陶然,无人也笑,况是一年清宴。
宁儿挽须学语,爨妇举杯重劝。
道惟愿。
贫常圆聚,老常康健。
□□□□□,二十七年,世事经千变。
今是昨非,春风花柳,消尽冰霜残怨。
门外晓寒犹浅。
门上垂帘休卷。
灯花软。
酒香浓趁歌声,试轻轻咽。
庵词、四印齐本樵庵词、疆村本樵庵乐府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