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耳为耳,谓之达四聪。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唐 虞 吟 宋 /邵 雍 天 下 目 为 目 ,谓 之 明 四 目 。天 下 耳 为 耳 ,谓 之 达 四 聪 。前 旒 与 黊 纩 ,所 贵 无 近 情 。无 为 无 不 为 ,知 此 非 虚 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贵无(guì wú)的意思:形容某种珍贵的事物或品质无法被替代或超越。
近情(jìn qíng)的意思:指对人情感的关切和体察。
目为(mù wéi)的意思:目光炯炯,眼神明亮锐利。
前旒(qián liú)的意思:指位高权重的人,特指皇帝。
四目(sì mù)的意思:四只眼睛,形容非常警觉、细心。
四聪(sì cōng)的意思:形容人的五官聪明敏锐。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虚生(xū shēng)的意思:指出生不久就夭折或早逝。
- 注释
- 目:眼睛。
明:明察。
四目:全方位洞察。
耳:耳朵。
达:通达。
四聪:全方位听觉。
旒:古代帝王冠冕上的装饰物,用来遮挡视线。
黈纩:古代塞入耳中的棉花团,防止干扰。
近情:个人情感或偏见。
无为:看似无所作为。
无不为:实际上无所不能。
虚生:空洞无意义的生活。
- 翻译
- 世间的眼睛视为眼睛,称其为明察秋毫。
世间耳朵当作耳朵,称其为通达四方声音。
前额的帘饰和耳塞,珍贵之处在于不偏颇于私情。
无所作为也有所作为,明白这一点并非虚度光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唐虞吟》中的一段,主要探讨了人眼和人耳的功能以及智慧的运用。诗人以“天下目为目,谓之明四目”和“天下耳为耳,谓之达四聪”来比喻人的观察力和听力应该像天下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广泛而公正,不受私情影响。"前旒与黈纩"指的是古代帝王冕旒上的装饰,用来象征君主应保持清醒,不受干扰,这里暗指人应当理智判断,不被个人情感左右。最后两句,“无为无不为,知此非虚生”,强调真正的智慧在于明白无为而治的道理,知道如何在看似无所作为中实现最大的作用,这样的生活才不是虚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倡导一种超越个体私欲,追求公正明智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赤壁图
曹瞒下江陵,江陵正危剧。
周郎美少年,气吞江汉窄。
水战得上流,火攻非下策。
卧龙东略雄,乌鹊南飞迫。
妖气掩黄星,倒戈回紫陌。鼎足已成形,鬼蜮俄?魄。
王业聊偏安,霸图何赫奕。
怀哉玉堂仙,逖矣黄州客。
文光贯斗牛,天游忘迁谪。
名姓识儿童,画图灿金碧。
赤壁几千秋,山青江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