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邦域(bāng yù)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域。
卑飞(bēi fē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由卑微到崇高,一跃而起。
勃窣(bó sū)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清脆。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常存(cháng cún)的意思:永远存在;长久保持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岱岳(dài yuè)的意思:岱岳是指中国的五岳之一,泛指高山,也可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质或卓越才能。
东吴(dōng w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三国时期的吴国,也用来形容东南地区。
而后(ér hòu)的意思:表示某种行动或事件在另一种行动或事件之后发生。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古常(gǔ cháng)的意思:古代常态或常用的事物。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禁垣(jìn yuán)的意思:禁止人们接近的围墙或边界。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列国(liè guó)的意思:指各个国家。
蒙庄(méng zhuāng)的意思:指虚伪、欺骗。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如同(rú tóng)的意思:像,好像,相似
三纲(sān gāng)的意思:三纲指的是君主与臣子、父亲与子女、夫妻之间的三种重要关系。它强调了在社会中个体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圣门(shèng mén)的意思:指道德、学问或技能高超的门派、学府或机构。
十哲(shí zhé)的意思:指古代中国十位最卓越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或军事家。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天阍(tiān hūn)的意思:指在天空中守卫的神明,比喻能够阻止、抵挡或保护某种力量。
同一(tóng yī)的意思:相同或一致
同姓(tóng xìng)的意思:指同一个姓氏。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罔极(wǎng jí)的意思:毫无限度或极端地,形容极其严重或极端的情况。
文星(wén xīng)的意思:指具有出色的文学才华或有文学才华的人。
吾祖(wú zǔ)的意思:指祖宗、祖先。
学究(xué jiū)的意思:指专注于学习,追求学问的人。
仰止(yǎng zhǐ)的意思:仰望并向上仰视,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极高敬意和崇拜。
以来(yǐ lái)的意思:从某个时间点到现在为止
有言(yǒu yán)的意思:有话要说或有意见要表达。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翻译
- 我的祖先,在孔子那里,接受过无比深厚的恩惠。
自从天地开辟以来,直到春秋之后,三纲的道理,万古长存。
各个国家,何时何地,十位哲人中仍有言论流传。
更何况在今天,与圣贤的领域共处,同在天地之间。低飞的鸟难以靠近天宫。
但我恭敬地衔着香火拜入圣人的门下。
想要了解学问,就要观察黄河的波涛,登山泰山,鲁国寻求君子,研究中原的文化底蕴。
即使有其他人,也不如同姓之人亲近,仰望文星从禁城升起。
又怎能借来庄子的大瓢,舀取泗水源头的智慧之水。
- 注释
- 罔极:无比深厚。
三纲: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十哲:古代儒家推崇的十位贤哲。
天阍:天宫的守门人,比喻高位者。
勃窣:形容恭敬的样子。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文化渊源。
岱岳:泰山,五岳之一,象征崇高和学问。
禁垣:古代皇宫的围墙,这里指朝廷或学术界的核心。
大瓢:古代盛水的器物,象征广博的学问。
泗水:古代河流,孔子出生地,象征智慧之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沁园春》。诗人在此通过回忆先祖与孔子关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圣贤之邦域的向往。
"吾祖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 这几句表明诗人家世代有文学造诣,其先祖与孔子的关系密切,受到了深厚的文化教育和精神熏陶。
"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 反映了对历史长河中学术精髓的尊崇,这里的“三纲”通常指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接着诗人提及列国和东吴,表达了广泛的地理视野和深远的历史关联。"十哲之中尚有言"则是在强调某种学术思想或文化精神在长久传承中依然存在。
"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卑飞难傍天阍。"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和理想中的圣贤之境界的渴望,以及这种追求的困难和高远。
"但勃窣衔香拜圣门。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 这部分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探索,以及对于广大自然景观和地理的向往。
"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 这里“同姓”可能指的是共同的文化血脉或精神追求,而非血缘关系。
最后,"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 则是在表达一种对古代圣贤遗风的寻觅,以及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也透露出了他个人的学术追求和精神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六立秋夜雨
又是秋来矣。乍回头、悠悠长日,去如流水。
不觉西风吹老至,华发星星添几。
思往事、潸然出涕。
我自多愁泪洗面,问天公、何苦愁如此。
下一夜,霖铃雨。声声滴碎惊秋耳。
助凄凉、三年客舍,故乡千里。
白首冯郎休说恨,尚对孺人稚子。
恨莫恨、别离生死。
不信愁人愁不寐,但愁魂、缭绕残灯里。
听漏点,三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