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海(běi hǎi)的意思:指北方的大海,也可比喻辽阔广大的地方。
长吟(cháng yín)的意思:长时间地吟咏诗词或歌曲。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朝起(cháo qǐ)的意思:指早晨起床或开始工作。
独雁(dú yàn)的意思:指独自飞行的大雁,比喻孤独无依,独立自主。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金风(jīn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如黄金一般强大的风。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秦陇(qín lǒng)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陇西地区,也用来形容地势高峻、险要的地方。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圣世(shèng shì)的意思:圣世指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
淅沥(xī lì)的意思:形容细小、细微的声音。
湘月(xiāng yuè)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月亮,也泛指美丽的月亮。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遥空(yáo kōng)的意思:指遥远的天空或高处。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助长(zhù zhǎng)的意思:引申为帮助或促进某种事物的发展或增长。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缪昌期的《赋得秋声一雁飞》以秋日之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孤雁南飞的画面。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淅沥金风动碧林,遥空独雁助长吟”,开篇即以“金风”点明季节,秋风萧瑟,吹动着碧绿的树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遥空独雁”则引出主体形象——一只孤独的大雁在高远的天空中翱翔,其“助长吟”的动作仿佛在吟唱着秋天的哀愁与思念,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深度。
颔联“声寒绝塞三千里,影照长安一片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大雁的叫声在遥远的边塞回荡,声音显得格外凄凉,而其身影则映照在长安城的捣衣砧上,捣衣砧是妇女们为远行丈夫准备衣物时所用,此处暗喻离别与思念之情。这两句通过空间的距离感和时间的对比,强化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
颈联“秦陇云横朝起笛,潇湘月冷夜闻琴”,继续扩展画面,将场景从北方的边塞扩展到南方的秦陇与潇湘,云横笛起,月冷琴响,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音乐与自然景象,既表现了各地独特的文化风情,也寓意着不同人物的情感状态,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尾联“于今圣世销烽火,北海应无系帛音”,则转向对和平时代的颂扬。在当今盛世,战火已熄,不再有战争的烽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通过“北海应无系帛音”这一细节,暗示即使在和平时期,人们仍能通过书信传递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和孤雁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匡云上人
结庐匡阜巅,二林势回互。
欹崖接上霄,冷风□□布。
逸想流岩阿,玄根仰圆悟。
销累弃身城,忘□崩意树。
高吟冲气新,挥麈烦情故。
罗浮亦灵宅,于焉策杖屦。
我本风波民,灵空夙所慕。
延心追胜义,披牍畅玄句。
大梦一以呼,人生信朝露。
处尘易□□,依空难遣虑。
庶兹祛三蔽,异此遵六度。
徒令□□深,安得慈舟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