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广渊郎中挽诗》
《王广渊郎中挽诗》全文
宋 / 刘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家本秦川贵,旧传淮水占。

省郎时望在,公族主恩兼。

转烛风何急,栖尘草正纤。

襄阳今罢市涕泪万人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罢市(bà shì)的意思:停止市场交易,指罢工或抗议活动导致市场停业。

公族(gōng zú)的意思:指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也可以泛指同族人。

秦川(qín chuān)的意思:秦川是指中国古代的秦地,是指秦朝的领土范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广阔的平原地区。

省郎(shěng l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懂事守法的青年男子。

时望(shí wàng)的意思:指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涕泪(tì lèi)的意思:眼泪流下

转烛(zhuǎn zhú)的意思:比喻人的品德高尚,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鉴赏

这首挽诗《王广渊郎中挽诗》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哀悼,展现了对王广渊郎中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的深切缅怀。

首句“家本秦川贵”,点明逝者的出身背景,暗示其家族在秦地拥有显赫的地位。接着“旧传淮水占”一句,通过地理方位的转换,进一步强调了逝者家族的影响力跨越地域,深入人心。

“省郎时望在,公族主恩兼”两句,高度赞扬了王广渊郎中在官场上的声望与地位,以及他作为皇族成员所享有的特殊恩宠。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体现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力。

“转烛风何急,栖尘草正纤”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以风之急促和草之纤细,隐喻逝者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惋惜之情。

“襄阳今罢市,涕泪万人沾”则通过描述襄阳城因王广渊郎中的逝世而停止市集活动,以及众多民众为之流泪的场景,生动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逝者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不仅颂扬了王广渊郎中的生前功绩,更寄托了对他的深深哀思,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哀悼之作。

作者介绍
刘攽

刘攽
朝代:宋   字:贡夫   号:公非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生辰:1023~1089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猜你喜欢

谢李侍郎赠御书

君不见西京孝武称材雄,致治欲与唐虞同。

诏求贤良论阙政,翻取曲学公孙弘。

又不见文宗在唐号儒雅,制诏勤勤策群下。

刘蕡切直弃不收,卒使太阿归宦者。

吾皇策士亲临轩,不为故事求空言。

犹疑有司效冯宿,或恐前列登公孙。

九天赐下飞奎翰,照眼昭回悼云汉。

抑尚忠谀有训词,品题高下由宸断。

儒宗被命持文衡,银钩拜赐恩非轻。

归将乐石刊圣语,分贶下及狂愚生。

畎亩惓倦蓄忠愤,射策自惭言不尽。

它日倘陪鸳鹭行,愿效魏公摅底蕴。

(0)

次韵刘长方司户见赠

枫宸昔羡君登第,莲幕今惭我效官。

相见可嗟头并白,老来自合量俱宽。

不嫌此日成名晚,最喜平生取友端。

待报君恩知死所,却同神武挂衣冠。

(0)

文公

时无闰月那成年,庙有先君岂上贤。

鲁国从来秉周礼,文公何事独无天。

(0)

月上人以拳石植海松莳菖阳于四际苍姿秀色钟清气于几案间以为梅溪之野人赠兼惠诗章因与酬唱凡四首·其一

苍苍千尺大夫松,不似湖嵌植小茏。

枕水一拳形崒嵂,凌云三干色尨茸。

王衡星化姿兼茂,莲社诗高席可重。

乞与书窗端不恶,萧然如对德人容。

(0)

札上人许赠山丹花且云此花三月尽开俟蕊成移去至上巳日以诗索之

人间花木眼曾经,未识兹花状与名。

丹却青山暮春色,续他红树堕时英。

梅溪野老栽成癖,莲社高人诺不轻。

小小园林绿将暗,早移芳蕊看敷荣。

(0)

幽居三咏·其三丁香花

玄冬万木落如扫,苦恨江梅开不早。

谁言菊后便无花,更有丁香慰枯槁。

雨膏碧叶剪琉璃,风荐幽葩喷龙脑。

小轩深院夜凄清,月白霜寒天色好。

素面含情宋玉愁,仙肌带湿真妃澡。

何人为取药中名,端为花能除病恼。

我时独步琼枝边,相向无言意倾倒。

临风三嗅更徘徊,研墨为花加品藻。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