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氏有美璞,采之荆山中。
抱之发长号,泪尽继以血。
周客视之笑,本与瓦甓同。
安足(ān zú)的意思:满足、足够
长号(cháng hào)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号角声,比喻持续不断的警告或呼唤。
和璧(hé bì)的意思:指两个不同的事物和谐相处,和睦共处。
见恶(jiàn è)的意思:指能够看到恶劣的行为或事物,并能够辨别出来。
嗟哉(jiē zāi)的意思:表示感叹、慨叹之情。
荆山(jīng shān)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峰或山岭。
乃至(nǎi zhì)的意思:表示强调某种程度上的连续性或扩展性,甚至达到更高的程度。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三献(sān xiàn)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敬意或谦逊,而多次献上自己的贡献或供奉。
深固(shēn gù)的意思:形容根基深厚,稳固牢靠。
宋人(sòng rén)的意思:指宋朝时期的人,也泛指古代的人。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瓦甓(wǎ pì)的意思:指房屋倒塌的声音,形容房屋破败、毁坏的样子。
梧台(wú tái)的意思:梧台是指梧木制成的高台,比喻高雅的文化氛围。
嫌猜(xián cāi)的意思:对别人的猜疑心理
优与(yōu yǔ)的意思:优秀超群,胜过其他人。
玉人(yù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至宝(zhì bǎo)的意思:指非常珍贵、宝贵的东西或人。
忠言(zhōng yán)的意思:忠诚正直的劝告或建议。
这首诗《拟古》是明代诗人李孟璿所作,通过对比卞和献玉与宋人视石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忠言被误解、良才遭埋没的社会现象。
诗中首先描绘了卞和发现美玉的情景,“卞氏有美璞,采之荆山中”,展现了卞和对美玉的发现与珍视。接着,诗人通过“至宝不先剖,献君乃至公”表达了对卞和献玉行为的肯定,强调了将珍贵之物献给公正之人的高尚品质。然而,接下来的“玉人何嫌猜,三献两见刖”则揭示了卞和献玉后的不幸遭遇,玉匠因怀疑而对其施以酷刑,象征着忠言或良才往往遭受误解与打压。
诗人进一步通过“抱之发长号,泪尽继以血”描绘了卞和献玉失败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形象地表现了忠言不被采纳、良才不被赏识的悲剧。随后,诗中借宋人视石为宝与周客视石为瓦砾的例子,对比展示了社会对不同事物价值判断的差异,揭示了“忠言翻见恶,藏之愈深固”的现实困境。
最后,“自誇天下珍,和璧安足睹”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拥有天下珍宝的人,实际上却无法真正理解或欣赏真正的价值。而“嗟哉优与劣,贱目岂能别”则表达了对社会上优劣不分、轻视良才的深深忧虑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忠言被误解、良才遭埋没的现象,以及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自与公家三世旧,坐看高闬压亨衢。
楩楠屡构明堂厦,麟凤更参圣代符。
结友固应皆以义,论诗何独取于愚。
归舟早晚乘潮度,犹得西湖一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