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偈金言一扫休,已灵不重圣何求。
- 鉴赏
这首诗《至禅者求偈(其二)》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诗中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旨在探讨修行与解脱的真谛。
首句“玉偈金言一扫休”,以“玉偈金言”比喻高深的佛经教义,暗示这些教义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被误解或过度依赖,因此“一扫休”,意味着不应拘泥于文字表面,而应深入理解其内在精神。
次句“已灵不重圣何求”,进一步阐述了对圣贤之言的态度。这里的“灵”指灵性、智慧,“已灵”意味着已经领悟了某些真理,因此不再盲目追求外在的权威或圣人的教导,而是依靠自己的内心智慧去探索和实践。
第三句“无常煞鬼难吞处”,使用“无常煞鬼”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强调生命的无常性和变化,暗示修行者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不应被恐惧或困扰所吞噬,而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最后一句“祇为渠侬得自由”,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修行的目的在于获得心灵的自由。这里的“渠侬”泛指所有寻求解脱的人,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解放,摆脱束缚,实现真正的自我。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超越文字、直击本心、顺应无常、追求心灵自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戏作切语竹诗
隐约安幽奥,萧骚雪薮西。
交加工结构,茂密渺冥迷。
引叶油云远,攒丛聚族齐。
奔鞭迸壁背,脱箨吐天梯。
烟筱散孙息,高竿拱桷枅。
漏兰零露落,庭度独蜩啼。
扫洗修纤笋,窥看诘曲溪。
玲珑绿醽醴,邂逅盍闲携。
水龙吟
更谁从说风情,眼中人物都非旧。
南天梦杳,西楼燕去,前欢已负。此际何堪?
等閒过了,少年时候。
万千愁似水,萦回不断,又轻被、风吹皱。
忍向杜鹃啼处,念伊人、可曾消瘦?
酒痕掩泪,歌声缄怨,几番吹逗。
还说相思,莫教重误,隔江红豆。
便匆匆白发,催人直怎,撇双鸾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