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徐桥》
《过徐桥》全文
元 / 刘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老岸石阑曙色分,只疑身是入山云。

十年往事不回顾,百里清泉如可闻。

人世谁教有长路坤灵终亦化尘氛

兴亡更遣陂塘在,几欲悲歌酒未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悲歌(bēi gē)的意思:指悲伤哀怨的歌曲,形容悲痛欲绝的心情。

陂塘(bēi táng)的意思:指贫瘠的土地或不毛之地。

不回(bù huí)的意思:不再回来或不再回去

长路(cháng lù)的意思:指路程遥远,需要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尘氛(chén fēn)的意思:指尘土弥漫的气氛,形容事物昏暗、沉闷或萧条无望。

回顾(huí gù)的意思:回顾指回头看、再看一遍。表示回顾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坤灵(kūn líng)的意思:指女性的聪明才智和智慧。

人世(rén shì)的意思:指人间世界,泛指人类社会。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石阑(shí lán)的意思:指高墙或栏杆上的石头。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曙色(shǔ sè)的意思:指天快要亮的时候的微光,比喻希望的曙光或事物即将好转的迹象。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兴亡(xīng wáng)的意思:兴指兴盛,亡指衰亡。形容事物的兴盛和衰亡。

鉴赏

这首诗《过徐桥》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经徐桥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沉思考与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首句“老岸石阑曙色分”,描绘了清晨时分,老岸边的石栏杆被晨光一分为二,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基调。

“只疑身是入山云”一句,诗人以自我比作飘入山间的白云,表达了自己仿佛融入自然,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心境,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自由。

“十年往事不回顾,百里清泉如可闻”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十年时光,似乎那些往事已成过往云烟,不再回头。同时,远处百里的清泉声声入耳,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向往。

“人世谁教有长路,坤灵终亦化尘氛”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无论是人间的道路还是大地的灵气,最终都将归于尘埃。这句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宇宙规律的敬畏之情。

“兴亡更遣陂塘在,几欲悲歌酒未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尽管世间兴衰更迭,但某些事物依然留存,如同陂塘中的水,虽历经沧桑,却依旧流淌。诗人想要借酒抒怀,却未至醉意,可见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过徐桥》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与自我的深刻反思与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
朝代:元   字:梦吉   号:静修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生辰:1249~1293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猜你喜欢

闻春远牡丹盛开

东轩闻道有花开,痴坐三椽首谩回。

纵得好晴犹懒看,那堪风雨揭天来。

(0)

老陈道人自云梦被召作地上主者又常受一贵家供祝之曰他日必来吾家作儿戏赠小颂

野人何苦赴官差,符使追呼挠道怀。

幸有于门香积供,不如随喜去罗斋。

(0)

戏题赵从善两画轴三首·其二

无笑无言两断魂,一杯谁为煖霜寒。

情知别有真真在,试与千呼万唤看。

(0)

水月庵谒现老不值

有客叩岩扃,无人管送迎。

片云閒出岫,水月自空明。

(0)

中秋无月三首·其三

一生露下风前客,两岁愁边病里身。

姑置阴晴圆缺事,药寮灯火正相亲。

(0)

口号

我是苏州监本呆,与爷上寿献棺材。

宗室元来是皇族,雨下水从屋上来。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