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
- 鉴赏
这首诗《长平》由宋代诗人杜衍所作,通过历史事件长平之战的典故,深刻揭示了人性与政治的复杂性。
首句“冯亭献地豹言非”,引用了冯亭献地给赵国的故事,但这里的“豹言非”并非直接对应历史上的豹言,而是借用了“豹”字的隐喻,暗示了对决策者的批判。冯亭献地本是出于对赵国的忠诚,但在战略上却显得不明智,此处暗指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有时看似忠心的行为,实际上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次句“秦间廉颇又不疑”,提到秦王使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大将廉颇,暗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利用他人的信任进行破坏的手段。这不仅反映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也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后两句“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则聚焦于长平之战的惨烈结局。四十万大军的覆灭,与一个小小的策略失误紧密相关。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先知先觉的重要性。括母,即赵括的母亲,她曾预见儿子的失败,但她的声音并未被采纳。这不仅是对赵括个人命运的惋惜,更是对整个决策过程的反思,警示人们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应充分听取多方意见,避免因一己之见而导致的悲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性、权力、决策以及先见之明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邀看园中新绿出所藏名酒意甚乐之次日捉笔和渊明先生饮酒诗数篇与索一樽独酌会雨窗无事遂尽和其韵·其十四
鸠能知天雨,鹊能知天风。
嗟哉此微禽,托命风雨中。
用志久不分,遂与造物通。
吾亦晚有闻,天道犹张弓。
塾巾楼中宋比玉对雪鼓琴余戏作图便面漫题时过娄江因订后期
闽客不见雪,流霰在鸣琴。
兹晨何飘瞥,快作崩山音。
七弦正凝结,万象回幽阴。
南思九仙远,北望三湘深。
江水萦后期,春气动前林。
毋令招隐曲,荒涂空古今。
空斋行
空斋愁雨壁四悬,囊中十日无一钱。
北城贫生老好事,出须凭舆走且颠。
南邻两脚差快健,伛偻待试同拘牵。
张翁爱酒惯索饮,经年海舶松门边。
春前南桥和歌者,半月归耜东林田。
洞箫拍板置无用,短簦双屐闲可怜。
心忆风流故司马,见雪期放寻花船。
今年春雪不到地,梅开已盈东窗前。
贳酒苦游恐不乐,袖手欲歇心茫然。
独夜展转耿难寐,娇儿懒慢仍稳眠。
不见丘翁茅屋朝来破欲葺,雨雪入户寒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