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见社无妨醉,殷浩谭经不废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和 鲁 望 寒 夜 访 寂 上 人 次 韵 唐 /皮 日 休 院 寒 青 霭 正 沈 沈 ,霜 栈 干 鸣 入 古 林 。数 叶 贝 书 松 火 暗 ,一 声 金 磬 桧 烟 深 。陶 潜 见 社 无 妨 醉 ,殷 浩 谭 经 不 废 吟 。何 事 欲 攀 尘 外 契 ,除 君 皆 有 利 名 心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贝书(bèi shū)的意思:形容人的学识渊博,书法很好。
尘外(ché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扰的安静和宁静。
桧烟(guì yān)的意思:指林木燃烧的烟雾,比喻事物的消亡或破坏。
寒青(hán qī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下的青草。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利名(lì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利,追求声望和利益
名心(míng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追求虚荣和权势。
青霭(qīng ǎi)的意思:形容山水或景色迷蒙、朦胧。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霜栈(shuāng zhàn)的意思:指冬天结霜的地方,比喻事物被冰封或停滞不前。
松火(sōng huǒ)的意思:火势平息,形容矛盾、纷争等得到解决,局势平静。
无妨(wú fáng)的意思:没有妨碍,没有影响
有利(yǒu lì)的意思:有益、有好处
- 翻译
- 庭院深秋寒气浓重,霜冻的栈道在古木间回响。
几片松叶像贝壳书页般在昏暗的火光中摇曳,一声金磬声穿透桧树烟雾深深沉沉。
陶渊明参加社日聚会也无妨尽情畅饮,殷浩即使谈论佛经也不忘吟诗。
为何想要寻求超脱尘世的契合?除了你,其他人皆被名利之心所驱使。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上人次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修养之人的尊敬之情。
"院寒青霭正沈沈,霜栈乾鸣入古林。" 这两句描写的是冬日清晨的宁静与寒冷,霜花覆盖着栏杆,枯叶在古老的森林中发出干涩的声音。
"数叶贝书松火暗,一声金磬桧烟深。" 这两句则是说诗人正在室内通过少量的松叶和贝壳来点燃灯火,而外面传来了敲击金属磬器的声音,伴随着桧树上的烟雾弥漫。
"陶潜见社无妨醉,殷浩谭经不废吟。"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陶渊明(陶潜)和殷浩。陶渊明在参加完乡村的酒会后仍然能够保持醉意,显示出他的超脱与高洁;而殷浩则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在讨论经典时从不间断。
"何事欲攀尘外契,除君皆有利名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世俗功名利禄之人的轻视,只有寂上人这样高洁的人物,才值得攀附,寻求精神上的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现出诗人对于高尚、清净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他对世俗功利心态的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