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入岑寂,月迟还未来。
竹风泛萤至,清夜方悠哉。
已非暑中剧,乃复适所怀。
审体已便足,烦营空尔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凉时的宁静与清幽之感。首句“草树入岑寂”,以草木的静默衬托出环境的寂静,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幽静的氛围。接着,“月迟还未来”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月亮似乎也因这宁静而显得姗姗来迟。
“竹风泛萤至,清夜方悠哉。”竹林中的微风轻轻吹拂,萤火虫在夜色中翩翩起舞,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之美。
“已非暑中剧,乃复适所怀。”夏日的炎热已经过去,此刻的清凉正好符合诗人的内心期待,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凉爽的满足和享受。
“诵声何琅琅,镫红满高斋。”诗人沉浸在书卷之中,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高大的书房里,红光映照着四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专注的学习氛围。
“未觉太古远,萧萧眠缘苔。”虽然身处现代社会,但诗人的心灵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宁静相连接,感受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审体已便足,烦营空尔佳。”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认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已经足够,外界的纷扰与忙碌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乘凉时的宁静与自我反思,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荅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
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