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不弥勒,此像非契此。
《弇园杂咏四十三首·其十九契此岩》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弇园杂咏四十三首》中的第十九首,名为《契此岩》。诗中以“契此”和“弥勒”为引子,巧妙地运用佛教中的概念,通过“须弥山”与“一囊”的对比,表达了宇宙万物在宏观与微观之间转换的哲理。
“契此不弥勒,此像非契此。” 开篇即以“契此”和“弥勒”相对照,暗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为下文的比喻埋下了伏笔。“契此”常被理解为“此”,即当下、现实之意;而“弥勒”则多指未来、理想之境。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现实与理想的对立统一。
“许大须弥山,收置一囊里。” 这一句则是全诗的核心,通过“须弥山”与“一囊”的巨大反差,形象地描绘了宇宙万物在微观尺度下的可容纳性。须弥山作为佛教中的神山,象征着宏大的自然或宇宙,而将其“收置”于“一囊”之中,则寓示着无论多么庞大的事物,在特定的视角或条件下,都可以被包容、理解和接纳。这不仅是一种空间上的压缩,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包容,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独到见解,也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