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鄙夫(bǐ fū)的意思:鄙夫指的是卑微的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自谦、自贱的男子。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自嘲或谦虚的场合。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动心(dòng xī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受到感动、激动或者被某种事物所吸引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端人(duān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行端正、正直,能够坚守道义和原则。
风概(fēng gài)的意思:形容言行风度大方,举止得体。
赋咏(fù yǒng)的意思:赋咏是指用诗文或歌颂的方式来赞美或赞扬某人或某物。
客途(kè tú)的意思:指旅途中的客人,也泛指在外地的人。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全相(quán xiāng)的意思:形容事物完整、全面,没有遗漏。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三堂(sān táng)的意思:三次开庭审理案件,用来形容审判公正、严肃。
书学(shū xué)的意思:
(1).犹典籍。《后汉书·邓骘传》:“ 耿氏 教之以书学,遂以通博称。”《南史·后妃传上·韩兰英》:“妇人 吴郡 韩兰英 有文辞……及 武帝 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
(2).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南史·王慈传》:“ 慈 ……少与从弟 俭 共书学, 谢凤 子 超宗 尝候 僧虔 ,仍往东斋诣 慈 。 慈 正学书,未即放笔。”《周书·艺术传·冀儁》:“时俗入书学者,亦行束脩之礼。”《新唐书·选举志上》:“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説文》二岁,《字林》一岁。”《宋史·选举志三》:“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説文》、《字説》、《尔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三·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然非浅学所能辩也。”
(3).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万端(wàn du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各种各样。
千里客(qiān lǐ kè)的意思:指能够行走千里路程的客人,形容来自远方的客人或旅行者。
临水登山(lín shuǐ dēng shān)的意思:指在水边登山,形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 鉴赏
这首宋朝刘季孙所作的《将至济源府先寄姜明府》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即将到达济源府前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
首联“识君风概有三堂,别后频惊鬓有霜”,诗人回忆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这里“三堂”可能寓指多次会面或深厚的情谊,而“鬓有霜”则形象地描绘出岁月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颔联“经耳万端人事近,动心千里客途长”,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旅途遥远的感慨。无论是身边发生的小事还是远方的牵挂,都让人心绪难平。这句中的“万端人事”和“千里客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展了情感的广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颈联“读书学剑全相误,临水登山独未忘”,诗人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选择,或许在读书与习武之间有所迷茫,但面对自然美景时的那份纯粹与热爱却始终未曾改变。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的永恒魅力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
尾联“路入济源牵赋咏,此行真发鄙夫狂”,诗人即将踏入济源府,心中涌起创作的冲动,仿佛要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赋咏”不仅指诗歌创作,也暗含着诗人对新旅程的兴奋与憧憬,“鄙夫狂”则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旅程的热烈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间、自然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旦起理发
忆昔叨从班,入朝大明宫。
五更催上马,梦里过万松。
想见天竺山,九重吟清风。
头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来幸閒放,栉比肯匆匆。
清晨解绦辫,千梳复重重。
不羡列禦寇,散发摇风鬉。
气舒两目明,顿与离朱同。
此乐岂易得,快意适相逢。
再拜复再拜,深恩荷天公。
三月晦到大庾
我登超然台,积雨久不止。
台下柳成行,柳下满塘水。
环塘率乔木,照影弄清泚。
恍如在故乡,西湖古寺里。
气象极幽深,景物尽苍翠。
十年劳梦想,一夕居眼底。
独坐不能去,颓然起深思。
钟鸣主人归,烛光何烨炜。
笑语复移时,夜久余当起。
归路夫何如,江声寒玉碎。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