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任二君入贺长至二首·其一》
《送陈任二君入贺长至二首·其一》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江国逢秋尽,征轺望阙回。

繁霜玉勒霁雪金台

岁事长至皇休大来

向疑帘陛远,阊阖为君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阊阖(chāng hé)的意思:形容声音喧哗、繁杂。

长至(cháng zhì)的意思:指某种事物达到了极点或者极限。

大来(dà lái)的意思:形容程度非常大,规模非常庞大。

繁霜(fán shuāng)的意思:指寒冷的冬天,冰雪覆盖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事物繁盛或繁华之后的凋零。

皇休(huáng xiū)的意思:指皇帝停止政务,休息一段时间。

霁雪(jì xuě)的意思:指下雪后天气转晴,雪停天晴。

江国(jiāng guó)的意思:江国是指江河之国,也指江南地区。

金台(jīn tái)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用来比喻权力和地位。

岁事(suì shì)的意思:岁数的事情;年纪大的人的事情

望阙(wàng quē)的意思:望着空着的山峰或高楼,形容心中失望或感到空虚。

玉勒(yù lè)的意思:指马儿的脖子上戴着玉饰,形容马儿的品质高尚。

征轺(zhēng yáo)的意思:指国家元首巡视各地,检查民情、治理国家的行程。

正大(zhèng dà)的意思:正大表示诚实、公正、光明正大的意思,指行为正直,不偏不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江国的景象以及迎接新年到来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末冬初时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

首句“江国逢秋尽”,点明地点与季节,江国即江边的国家或地区,秋尽则暗示着秋天即将过去,冬季即将到来。这一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能看到江边的景色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化。

接着,“征轺望阙回”描述了行人的归来,征轺是古代官员出行的马车,阙则是皇宫的门楼。这句话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动态,也隐含了对朝廷的敬仰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繁霜沾玉勒,霁雪傍金台”两句,通过“繁霜”、“玉勒”、“霁雪”、“金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清冷的氛围。霜与雪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玉勒与金台,则象征着尊贵与权力,强化了对朝廷的崇敬之情。

“岁事仍长至,皇休正大来”两句,直接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岁事”指的是年岁的事务,这里指新年将至;“长至”即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新的开始。“皇休”是指帝王的恩泽,“正大”则寓意公正、宏大。这两句表达了对新年带来和平、繁荣和帝王恩泽的期盼。

最后,“向疑帘陛远,阊阖为君开”运用比喻手法,将皇宫的大门比作“阊阖”,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与对朝廷的向往。同时,诗人似乎在说,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心中有敬意,就能感受到皇恩浩荡,如同阊阖之门为君开启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朝廷的敬畏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越滋宿小斋戏成

月出横斜树色空,石床人醉竹帘中。

心同蚕茧千丝乱,泪共渔灯数点红。

荇叶近添鸂鵣水,藕花遥起鲤鱼风。

松窗正有无穷梦,只恐阳乌在海中。

(0)

寄唐海门

别来怀抱难抱处,大雅如君海内无。

日暖三冬人共乐,月明千里客同孤。

吟成北雁横江水,梦断西风入井梧。

共是飘零人不老,岁寒相忆在穷途。

(0)

寄陈金吾元孝二首·其二

十年游客路多岐,玉面虬髯是所思。

牢落故乡穷病日,风流当世盛名时。

轻尘过眼悠悠去,明镜观心默默知。

待化碧天虹百尺,与君文字照南离。

(0)

送梁并之之丹阳访胡令君

不敢穷居老岁华,布衣今去走天涯。

孤踪过岭如吹叶,彩笔临秋散作霞。

寒近渐知江北路,梦长犹恋日南花。

穆之已作丹阳今,定有槟榔赠外家。

(0)

自蒙园醉归

暮城挝鼓忽阗阗,飞上归鞍故失鞭。

穿尽柳过官路口,吟成诗隔女墙边。

花开只合连宵赏,月好何曾两夜圆。

不信到家醒未得,酒痕犹在袖中笺。

(0)

送谢鹾使

金貂七叶旧家声,心在三湘水共清。

鲸浪静时誇柱石,雪花飞处待调羹。

南来岭树皆含润,北望燕云又送行。

惭愧道傍虚报称,满江明月写离情。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