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象山》
《九日象山》全文
明 / 郑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象山九日招携地,万里秋光纵目馀。

隔寺烟深人语静,背岩寒近菊花初。

怀贤宇宙偏迥忧国江湖鬓未疏。

莫笑平生自放荜门犹喜读残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荜门(bì mén)的意思:指儿子早早离开家庭,不再依靠父母,独立生活。

残书(cán shū)的意思:指残破不全的书籍,比喻知识浅陋或学问不全面。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九日(jiǔ rì)的意思:指时间短暂,形容事物转瞬即逝。

菊花(jú huā)的意思:指高洁、坚贞的品质和人格。

偏迥(piān jiǒng)的意思:形容偏离常规或平常的,与众不同。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秋光(qiū guāng)的意思:秋天的阳光。形容秋天的景色明亮而温暖。

深人(shēn rén)的意思:指深思熟虑、深入人心的人。

忧国(yōu guó)的意思:忧国是指为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福祉而忧虑担心。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招携(zhāo xié)的意思:招募、吸引人才或朋友,使其归附自己

自放(zì fàng)的意思:指自己放纵、自由自在地行动,不受任何限制或约束。

纵目(zòng mù)的意思:放眼望去,广泛观察或审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象山九日时节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象山九日招携地,万里秋光纵目馀”,开篇点题,描述了在象山这个地点度过重阳佳节的情景,满眼是万里秋色,令人心旷神怡。这里运用了“招携地”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聚会的情景。

颔联“隔寺烟深人语静,背岩寒近菊花初”,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美丽。远处寺庙的烟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而山岩背后,初开的菊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冷,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

颈联“怀贤宇宙情偏迥,忧国江湖鬓未疏”,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他怀念着贤士,对宇宙间的事物有着独特的感悟;同时,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即使岁月流逝,白发已生,这份忧国之情依然没有减退。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尾联“莫笑平生闲自放,荜门犹喜读残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并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生活简朴,也乐于在家中读书,享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和对知识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生活的独特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郑相
朝代:明   字:文弼   籍贯:新会

郑相,字文弼,新会人。明神宗万历间布衣。有《过斋集》,黄淳为之序。清顾嗣协编《冈州遗稿》卷五有传。
猜你喜欢

乌夜啼二首

饥鸟哑哑不肯栖,雄飞呼雌鸣声悲。
娼楼年少醉歌舞,幽闺思妇寂无语。
将军百战未成功,坐数更筹听金鼓。

(0)

用秦公赠李次仲韵呈次仲三首

命本先须植日华,抽添气液了无差。
融融玛脑升神室,曲曲琅玕焕彩霞。
枢辖工夫储太漠,至人妙理寓甘瓜。
阳源昭彻参同处,试与三家作一家。

(0)

阳春歌二首

汉家离宫三百所,高卷珠帘沸箫鼓。
车如流水马如龙,兰麝飘香入烟雨。
通衢夹道起青楼,金马铜驼对公府。
五侯同日拜新恩,七贵分封列茅土。
玉窗朱户尽婵娟,丝竹声中喧笑语。
玳筵珠翠照樽罍,继烛临芳醉歌舞。
醉歌舞,醉歌舞,天长地久无今古。

(0)

再乞休致未遂得二诗呈之奇乡友

晚岁归心岂易收,挂冠已去复淹留。
东方曼倩多奇节,司马相如故倦游。
床上诗书供一笑,山中松桂入清愁。
儿童怪我经春病,此意还能掩得不。

(0)

保寿乐

和气暖回元日,四海充庭琛贡至。
仗卫俨东朝,郁郁葱葱,响传环佩。
凤历无穷,庆慈闱上寿,皇情与天俱喜。
念永锡难老,在昔难比。
六宫嫔嫱罗绮。
奉圣德、坤宁俱备。
箫韶动钧奏,花似锦,广筵启。
同祝宴赏处,从教月明风细。
亿载享温清,长生久视。

(0)

山塞曲

来时长驱五千里,满目胡尘涨天起。
胡尘已息辽海空,班师来谒明光宫。
汉家天子耀神武,不知战士常辛苦。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