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芙蓉为吴怀德宪副题》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畔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的融合。
首句“秋江何处采芙蓉”,以问句形式开启,仿佛引领读者在秋意渐浓的江边漫步,寻找那片盛开的芙蕖,营造出一种探寻与发现的趣味。接着,“老石坡前竹数丛”一句,将视线转向了江边的老石坡,几丛翠竹点缀其间,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环境以生机与坚韧的象征意义。
“云杏露桃萧索后”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云、杏、桃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色彩,通过“萧索”一词,描绘了秋季万物凋零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在此背景下,“独将秾艳占西风”则成为点睛之笔,一朵或几朵鲜艳的花朵,在秋风中独自绽放,不仅展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也寓意着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变化,更蕴含了对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的“竹”、“芙蓉”等意象,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存在,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哲学思考的投射,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沈叡达书简帖赞
书之神韵虽于心,书之汉度必资于学。
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乃异世作。
今视其帖,信乎其嗜之专而见之卓也。
虽然,艺在当家,羽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
雇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
古人之良,意在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