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醒鸟梦,松影误溪苔。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月 夜 送 弱 翁 明 /实 印 山 客 复 何 去 ,柴 门 故 夜 开 。月 寒 醒 鸟 梦 ,松 影 误 溪 苔 。水 上 孤 舟 解 ,林 端 一 磬 来 。知 君 非 远 别 ,相 送 亦 徘 徊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端一(duān yī)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端正,品德高尚。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山客(shān kè)的意思:山中的客人,指在山区居住或旅行的人。
水上(shuǐ shàng)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松影(sōng yǐng)的意思:松树的影子,比喻长期在某个地方待着的人。
远别(yuǎn bié)的意思:离别很久时间,或者离别很远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月夜送别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中客人的离别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情。
首联“山客复何去,柴门故夜开”,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送别的主题,山中的客人即将离去,柴门在夜晚特意打开,似乎在为这次离别做着某种准备或仪式,透露出一种庄重和不舍的情感。
颔联“月寒醒鸟梦,松影误溪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月光的寒冷与鸟儿从梦中惊醒形成鲜明对照,松树的阴影误入溪边的苔藓,既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神秘,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避免。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离别难舍的感慨。
颈联“水上孤舟解,林端一磬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孤舟在水面上缓缓驶去,象征着离别的开始;远处林间传来的一声磬音,仿佛是心灵深处的呼唤,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这两句诗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以及声音的引入,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尾联“知君非远别,相送亦徘徊”,点明了送别的主题,虽然知道对方并非远行,但送行者仍然在原地徘徊,不愿离去。这一句直接抒发了送行者内心的不舍与牵挂,将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铺垫,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夜送别场景,表达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龟峰山
乾坤造化有神功,胜地安然气象雄。
马迹印开苍石上,龟头横插白云中。
山高每有神仙过,寺号能仁天子封。
试剑石边风拂拂,虎跑泉内水溶溶。
龙吟南岭崎山雨,虎啸东林什子风。
舍利塔中遗释子,观音崖上礼慈容。
天开云现琉璃碧,日落霞明玛瑙红。
岩畔芊芊罗汉草,领头郁郁大夫松。
望龟亭内迎仙客,喷雪崖前活水通。
万里黎民皆润泽,一堂贤圣总虚空。
游山宰相书名字,采药仙人留迹踪。
任是丹青描不就,恍疑身世九霄宫。
酬张权宣州新桥秋夜对月见寄
谢亭烟月泛清流,千载溪山一造舟。
风定远帆依郡郭,夜深寒笛起江楼。
张凭逆旅逢新唱,王粲从军值胜游。
长爱征南杜公意,不将馀力碍《春秋》。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