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孤(bù gū)的意思:不独自,不孤单
朝市(cháo shì)的意思:指早晨的市场,也泛指热闹的市集。
道流(dào liú)的意思:指道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沿着一定的轨迹或规律进行。
鹅湖(é hú)的意思:指人或物在水中漂浮,无所依靠。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风高(fēng gāo)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狂风呼啸的状态。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流传(liú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事物等传递、传播或传承下来。
起人(qǐ rén)的意思:指能够启发他人,引导他人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人。
日落(rì luò)的意思:日落,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色渐暗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衰落、结束或消亡。
森森(sēn sēn)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森林密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氛紧张、可怕或是威严的样子。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隐地(yǐn dì)的意思:隐蔽的地方。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振起(zhèn qǐ)的意思:振起指振作起来,鼓起勇气,奋发努力。
真隐(zhēn yǐn)的意思:真实的隐藏或隐蔽
宗风(zōng fēng)的意思:宗风是指家族或团体的风尚和传统。
祖道(zǔ dào)的意思: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道德准则或智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鹅湖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悟。首句“云山深处到鹅湖”,以“云山”开篇,营造出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暗示了鹅湖所在之地的隐秘与静谧。接着,“万木森森一径纡”一句,通过“万木森森”展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景象,而“一径纡”则描绘了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探索的艰难与趣味。
“日落风高钟倍响,烟寒林暝鸟相呼”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神秘。夕阳西下,微风拂过,钟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悠长。而“烟寒林暝”则描绘了夜幕降临,烟雾缭绕,林间一片昏暗的景象,与之呼应的是“鸟相呼”,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宗风振起人能继,祖道流传德不孤”两句,转而表达了对道德传承与精神追求的思考。这里“宗风”指的是宗族或师承的风气,“振起”意味着这种风气能够激励后人继续发扬光大。“祖道”则可能指先辈的教诲或道路,“流传德不孤”则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传承不会孤单,会得到后人的继承与发扬。
最后,“须信山林真隐地,纷纷朝市更何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山林被视为真正的隐逸之地,远离尘嚣,而“纷纷朝市”则象征着繁忙、喧嚣的城市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推崇,以及对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鹅湖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精神追求的双重欣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时运
日月既迁人,人自为今昔。
漠漠千古悲,忽向微躬责。
抱情游八方,岁时无暖席。
朝折若木枝,暮总扶桑策。
上下六龙车,低徊白驹隙。
置身浮云上,时世终相掷。
苟无维挽权,驱驰亦何益。
夙闻达者言,人生天地客。
所贵道弗违,毋使情多格。
稚老若循环,阴阳可交泽。
和神春夏门,敛气秋冬宅。
推忧还终古,冥澹守精魄。
九歌·其六泛望
于戏兮旷哉,彭湖兮飞渡来。
朝南浦兮云棹,夕吴城兮月桅。
击余汰兮烟阔,扬吾舲兮波开。
波开兮未极,高帆举兮瞬息。
风从水兮为鳞,舟在山兮振翼。
望百里兮匡庐,坐超忽兮横侧。
分晴明兮众形,递遥迩兮诸色。
虽变化兮多端,犹卷舒兮无匿。
謇将揖兮披衷,尚微杳兮难即。
终有言欲告兮不能不前,亦惟感晴春兮非其易得。
恐阴曀兮中生,蔽光颜兮外蚀。
或风雷兮怒凭,驱木石兮崩仄。
或雨雾兮偏蒙,长荆榛兮荟薿。
人曰此兮天之变时,余实忧兮山之累德。
岂若兹兮霁初容,峙明湖兮不可惑。
横千顷兮黛波,与清风兮琢磨。
渺波臣兮一叶,维七载兮五过。
顾寸心兮有日,溯流从兮水之阿。
怀余情兮未发,焉能忍兮无吪。
恃中忱兮谅直,想山意兮渊和。
遂倚窗兮至夕,舟既远兮为歌。
念青帝之司峰兮亦无多,将鸣鹈之度岭兮奈时何。
《九歌·其六泛望》【明·郭之奇】于戏兮旷哉,彭湖兮飞渡来。朝南浦兮云棹,夕吴城兮月桅。击余汰兮烟阔,扬吾舲兮波开。波开兮未极,高帆举兮瞬息。风从水兮为鳞,舟在山兮振翼。望百里兮匡庐,坐超忽兮横侧。分晴明兮众形,递遥迩兮诸色。虽变化兮多端,犹卷舒兮无匿。謇将揖兮披衷,尚微杳兮难即。终有言欲告兮不能不前,亦惟感晴春兮非其易得。恐阴曀兮中生,蔽光颜兮外蚀。或风雷兮怒凭,驱木石兮崩仄。或雨雾兮偏蒙,长荆榛兮荟薿。人曰此兮天之变时,余实忧兮山之累德。岂若兹兮霁初容,峙明湖兮不可惑。横千顷兮黛波,与清风兮琢磨。渺波臣兮一叶,维七载兮五过。顾寸心兮有日,溯流从兮水之阿。怀余情兮未发,焉能忍兮无吪。恃中忱兮谅直,想山意兮渊和。遂倚窗兮至夕,舟既远兮为歌。念青帝之司峰兮亦无多,将鸣鹈之度岭兮奈时何。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1467c693635a6e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