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情无己,重寻路不迷。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登眺(dēng tiào)的意思:指登高远望,眺望远处景色。
风传(fēng chuán)的意思:指消息传得很快,迅速传开。
高低(gāo dī)的意思:指事物的高度和低度,也可指人的品质、能力等的高低。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青藜(qīng lí)的意思:指年轻人、青年人。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时乘(shí chéng)的意思:指适时乘机或乘势而行,抓住时机。
无己(wú jǐ)的意思:
(1).犹无我。《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太上无己,其次无名。”
(2).不固执己见。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无己,故学莫先於克己。”远近(yuǎn jìn)的意思:指距离远近,泛指任何地点、范围、时间的远近。
越溪(yuè xī)的意思:越过溪流,比喻克服困难、突破障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萧山寺的深情探访,通过对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句“极目萧山寺,岧峣在越溪”,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耸于越溪之上的寺庙景象中,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风传钟远近,云接树高低”两句,通过风声与钟声的交织,以及云与树的相互映衬,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别去情无己,重寻路不迷”则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及其中僧人的深厚情感,即使离开也难以忘怀,再次寻找时也不会迷失方向,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和内心的坚定。
最后,“何时乘老兴,登眺策青藜”两句,以对未来时光的憧憬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期待在年老之时,再次踏上寻访之旅,以杖藜登山眺望,享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寺庙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精神寄托、自然美景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道中时有山水之遇因用林字韵
我今倦尘土,邂逅得幽林。
云外千山色,溪边万竹阴。
还憎俗吏态,稍快野夫心。
世事非樽酒,天寒不自禁。
答同舍游凝祥池
仙宫神灵之所宅,楼阁倚天一千尺。
先生好游犹挟册,藜苋不惭吾鼎食。
凝祥池头三月春,腰金骑狨多贵人。
天边五岳烟霞阔,海上三山雨露新。
蛱蝶能飞燕能舞,凤凰在云鸿在渚。
仙人骖鸾入云雾,寂寂不闻青鸟语。
洞天落日晚沉沉,渔舟缥缈桃源深。
红玉坐看花著子,青云行见叶成阴。
疾雷怒飞风雨急,瘦马不行归旆湿。
投閒一日须一来,岁时变化犹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