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午门观灯应制·其十二》
《元夕午门观灯应制·其十二》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阊阖重重夜不扃,琼楼十二银屏

东风一曲平乐,此夜都人尽许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阊阖(chāng hé)的意思:形容声音喧哗、繁杂。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都人(dōu rén)的意思:指都市中的人,也可指聚居在都市的人。

平乐(píng lè)的意思:平静愉快的心情或生活状态。

琼楼(qióng lóu)的意思:指美丽高雅的楼阁,也用于比喻高尚的品质或美好的事物。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银屏(yín píng)的意思:指用来投射影像的银幕或屏风。也用来比喻以文艺方式展示的事物。

重重(chóng chóng)的意思:重复叠加,层层叠叠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宵节夜晚皇宫午门处的繁华景象。"阊阖重重夜不扃",写出了宫门深重,但夜晚灯火通明,门户洞开,显示出皇家盛典的盛大与开放。"琼楼十二敞银屏",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宫殿华美如琼玉,十二座楼阁的银色屏风在月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皇家的富丽堂皇。

"东风一曲升平乐",东风即春风,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国家的太平盛世,音乐悠扬,传达出节日的欢乐气氛。"此夜都人尽许听",表达了皇帝恩准百姓在这样的佳节之夜也能欣赏到这美妙的音乐,体现了君主的仁德和节日的民众共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节皇宫庆典的盛况,以及皇恩浩荡、普天同庆的氛围,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息和对盛世的赞美。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邦人献芍药四种曰御爱红曰霓裳红曰缀珠冠子曰红都胜因同朝宗夜饮赏之遂成二绝以记一时之胜·其一

冠子缀珠初泣露,霓裳舞袖更萦风。

就中纵有红都胜,淡伫争如御爱红。

(0)

有感十首·其六

蜀锦机中瑞鹘盘,宫袍岁岁给千官。

朱门次第皆轻暖,御所空悲易水寒。

(0)

七夕戏成二绝·其二

寄语天河牛女星,人人乞巧望聪明。

老夫养拙生憎巧,只要冥心度此生。

(0)

句·其三十三

中朝共惜无双士,绝塞贪看第一人。

(0)

满庭芳·其一立春

声促铜壶,灰飞玉琯,梦惊偷换年华。

江南芳信,疏影月横斜。

又喜椒觞到手,宝胜里、仍剪金花。

钗头燕,妆台弄粉,梅额故相夸。

隼旟,人未老,东风袅袅,已傍高牙。

渐园林月永,叠鼓凝笳。

小字新传秀句,歌扇底、深把流霞。

聊行乐,他时画省,归近紫皇家。

(0)

清平乐·其五

庆钟华胄。人物朝端秀。朝罢章华骄马骤。

十万人家举手。后房桃李娟娟。有谁云雨恩偏。

看取晚春时候,兰芽玉茁争妍。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