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半有感》
《夜半有感》全文
明 / 杨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土木形骸老更慵,十年耳目已如封。

忽然夜半生白,听得城南古寺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耳目(ěr mù)的意思:指消息传达的渠道或途径。

忽然(hū rán)的意思:突然,意外地发生或出现

老更(lǎo gēng)的意思:指人年纪大,经验丰富,能力强,德行高尚。

生白(shēng bái)的意思:指人刻意装作不懂或不知道,故意掩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土木(tǔ mù)的意思:指建筑工程。

形骸(xíng hái)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形体。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土木形骸(tǔ mù xíng hái)的意思:指建筑物或工程的基础结构,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所作的《夜半有感》。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懒散的状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土木形骸老更慵”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年老而身体疲惫、精神懈怠的情景。“十年耳目已如封”则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十年间,他的感官似乎被一层无形的封印所包裹,感知力逐渐减退。接下来,“忽然夜半屋生白”一句,通过奇特的想象,将夜晚的静谧与屋内的情境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最后,“听得城南古寺钟”以听闻远处寺庙的钟声作为结尾,既是对自然界的微妙感知,也暗含着对内心深处某种信仰或宁静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巍
朝代:明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猜你喜欢

送王子龙广文公车

驰烟溯水及春阑,花浪轻舟似羽翰。

九万鲲鹏因海运,八千车马始江干。

图书满橐随身易,弧矢关心忆路难。

此去垂天凭健翼,一毡一蓿岂君官。

(0)

晚刻喜得微雨

雨脚千山纷欲生,悠然一水漠相迎。

春深易令云施色,昼永初从晚出清。

天以农忙应有意,人于客久漫添情。

潇潇可奈无多得,芳草迷离亦与争。

(0)

之武城留题公署冀长民者一见之

偃室留千载,下城又一时。

非公人不至,学道孰相期。

烹小同鸡邑,歌弦异茧丝。

若愁今令苦,当作古贤思。

(0)

饱食卒岁因之自警四首·其二

职思方岁莫,饮食视云需。

怀肉曾誇剑,分羊复耻钩。

饥犹存季女,饱欲死侏儒。

簌簌何人者,还誇谷有无。

(0)

宋九青给谏将联诗社诗以商之三首·其三

移风真首务,观世本文心。

历探情声始,返思得失林。

欲求人尽我,不令古无今。

一往同孤尚,千秋讵可禁。

(0)

看花饮宋尔孚斋头得脉字

日愁春尽向花索,不谓耽花遂我僻。

明知花在春亦归,多方滋树培春脉。

意中每作俟时思,草零芳秽况同迫。

悲秋有友晓相过,似于春事都有责。

伻来指说载花䑸,溯流宛在浮春壁。

携我披衣一观之,君翻为主我为客。

风摇翠筱众新株,潮湿苍虬数古柏。

正当溪静绿烟沉,移置中庭朱炎赫。

花容懒惰如我疲,贤哉主人急呼白。

春愿以花幸少酬,花情得酒何多获。

三爵浇颜引欢歌,百壶开抱舒愁积。

忘却看花眼如何,此来取醉意应逆。

棋博分曹费黄昏,东城日影欲西掷。

为贪凉暮起襟风,乘兴还从小京宅。

一丘曲折劳跻攀,楼台晚色旷幽莫。

园有盆桃其实垂,中心好之开口格。

踟蹰反步觅所酣,有伴狂奔主不隔。

祇馀子云双鬓皤,主人拉往披韵籍。

为禁狂言恐酌多,閒出新诗细抽绎。

赖有窦外大声呼,裸衣出巡各光脊。

把臂真成醉礼宽,角技齐嫌胜杯窄。

蓬跣飞觞谁绘图,庭树霄轮光潜射。

座中袖手忆何人,依稀认得主者席。

屡次不胜醉场喧,更逃深斋藏小㡩。

我方潜足蓦追随,新来副主复他适。

出门不辞主不知,一天明月印归迹。

看花酒罢携月归,花月与酒成三益。

抵含寻花月下窥,悠然不觉沁心魄。

自怪痴肠惹情憨,肯负风光孤自惜。

叮咛此意寄来春,好留烟景记今夕。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