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无诗还错否,邵尧夫也不能知。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名为《梅花(其三)》。诗中以梅花与明月为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
“梅花明月写天机”,开篇即以梅花与明月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梅花在冬日里绽放,明月则洒下银辉,两者相互辉映,仿佛是大自然最精妙的杰作。这里的“天机”不仅指自然界的规律,更蕴含着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奥秘。
“写到无诗乃是诗”,这一句则揭示了诗歌创作的真谛。诗人认为,真正的诗并非刻意雕琢的文字堆砌,而是在于捕捉和表达那些超越语言所能完全描述的意境和情感。当诗人试图用文字去捕捉这份美时,如果过于拘泥于形式,反而可能失去那份自然流露的韵味。因此,“无诗”在这里并非指没有诗歌,而是强调了诗歌的最高境界在于自然而然,不着痕迹。
“若说无诗还错否,邵尧夫也不能知”,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诗歌的理解。邵尧夫,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也是“邵雍”这一道学派的代表人物。诗人在此引用邵尧夫的名字,似乎是在探讨一个千古难题:如何评判一首诗的好坏?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标准,能够准确地衡量诗歌的高低?诗人似乎在暗示,对于诗歌的评价,即使是像邵尧夫这样的大师也可能难以给出绝对的答案,因为诗歌之美往往在于其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非外在的评判标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梅花与明月的意象,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诗歌本质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次对艺术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哲学探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斗百花
欹枕浑无心绪。愁杀春天难曙。
画帘清月光斜,官舍寒梅香度。
回想当年,阁上藜火初红,掌底笔花方吐。
半榻闻鸡处。五柳当门,秉烛曾消酒赋。
风岩月岫,梦中愿寻归路。
何事今宵,黄紬被里扶头,只听闽山钟鼓。
汉宫春.哭方尔止
吾友方干,果贫如赵壹,赋类相如。
平生傲睨成癖,偏爱狂奴。
卢龙塞上,践冰霜、曾策疲驴。
堪下酒,泺河鲜鲫,君言胜四腮鲈。
犹记长干握手,贺更生再世,清泪沾裾。
何图此别千载,邻笛愁馀。
传经有女,问何如、六尺遗孤。
肠断处,重开巾笥,未裁刘秣陵书。
念奴娇.碧岩茶至
云芽乍啜,恐新来、肌骨全因君瘦。
活火煎成丘壑味,略似初含豆蔻。
七碗频烦,恶诗传写,甚觉卢仝陋。
请辞欢伯,无愁是此时候。
尽说产自深崖,佳人独处,隐约春难透。
笠泽下方留不住,绝顶和他青皱。
一片烟横,盘旋肺腑,冷液犹堪漱。
玉瓯谁捧,宝凫闲配芝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