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澌冰》
《澌冰》全文
清 / 黄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一冬曾未上瀛台,才见春旸冻又开。

流水冰澌既尽,昨宵犹为听冰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冰澌(bīng sī)的意思:形容冰冷清澈,清新透明。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听冰(tīng bīng)的意思:听从冰的声音,表示能够准确地判断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瀛台(yíng tái)的意思:指无边无际的大海,也用来比喻广阔无边的胸怀和志向。

昨宵(zuó xiāo)的意思:指昨天晚上,表示过去的时间。

注释
一冬:整个冬天。
曾未:未曾。
上:踏上。
瀛台:古代皇家园林,这里代指宫殿。
才见:刚刚看到。
春旸:春天的阳光。
冻又开:冰雪再次融化。
流水:流水声。
冰澌:冰块的碎裂声。
既尽:完全。
昨宵:昨晚。
犹为:仍然。
听冰来:听到冰块破裂的声音。
翻译
整个冬天都没有踏上瀛台,春天刚现又是冰雪融化再结冰。
流水声中,冰块已经完全融化,昨晚还能听到冰块破裂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名为《澌冰》,作者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诗中描绘了一幅冬季严寒到春天解冻的景象。首句“一冬曾未上瀛台”暗示了诗人可能长时间未能外出,直到春天来临,冰雪仍未完全消融。“才见春旸冻又开”写出了春天阳光初照,冰雪开始融化的情景。接下来,“流水是冰澌既尽”进一步描绘了流水中的冰块逐渐消融殆尽的过程。最后一句“昨宵犹为听冰来”则以听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冰块破裂声的回忆,暗示了春天到来的动态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冬季到春季自然环境的转换,以及诗人对这种转变的敏感与体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作者介绍

黄节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观军装十咏·其九箭

流星逐飞羽,镞利能穿札。

三发定边归,箙中休满插。

(0)

游云岩值雨

深殿幽廊映竹开,鸟声忽断雨声催。

藓生偏上题诗壁,花落还临说法台。

林下闻钟诸客散,涧边汲水一僧来。

晚晴更好看山色,西阁凭阑独未回。

(0)

辞户部之命东还始出都门有作

诏贰民曹出禁林,陈辞因得解朝簪。

臣材自信元难称,圣泽谁言尚未深。

远水江花秋艇去,长河宫树晓钟沉。

还乡何事行犹缓,为有区区恋阙心。

(0)

送赵史君致仕归别业

久仕江湖白发长,今年得许乞身章。

吏收封印朝辞郡,人贺悬车晚在乡。

家箧已添新著稿,官衫未歇旧熏香。

南风别墅初归处,应坐肩舆看种秧。

(0)

京师寓廨三首·其二

几夜频听雨,经春不见花。

蘼芜青渚燕,杨柳白门鸦。

拙宦危机远,工吟癖性加。

闲坊车马少,不似住京华。

(0)

春日白门写怀用高季迪韵五首·其四

远归偏惜窜余身,多难番为异姓亲。

前度刘郎非故物,当时燕子总西邻。

家贫母老难为客,酒薄愁深不醉人。

走向津头看春色,绿波芳草却伤神。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