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景 祥 院 唐 /翁 承 赞 一 溪 拖 碧 绕 崔 嵬 ,瓶 钵 偏 宜 向 此 隈 。农 罢 树 阴 黄 犊 卧 ,斋 时 山 下 白 衣 来 。松 多 往 日 门 人 种 ,路 是 前 朝 释 子 开 。三 卷 贝 多 金 粟 语 ,可 能 心 炼 得 成 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多金(duō jī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非常富有,拥有大量的金钱财富。
黄犊(huáng dú)的意思:指年轻人。
金粟(jīn sù)的意思:形容美好的品质或珍贵的财富。
可能(kě néng)的意思:有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物
门人(mén rén)的意思:指拜师学艺的学生或门徒。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前朝(qián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朝代或时期。
人种(rén zhǒng)的意思:指人的种族、血统。
释子(shì zǐ)的意思:放下儿女情长,舍弃个人感情。
树阴(shù yīn)的意思:指树木的阴凉处。
往日(wǎng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以前的时光
阴黄(yīn huáng)的意思:指脸色或气色不好,呈现出苍白或发黄的状态。
斋时(zhāi shí)的意思:指斋戒时期,特指佛教徒在斋戒期间所遵循的戒律和规定。
- 翻译
- 一条小溪碧绿环绕着高峻的山峰,僧人的瓶钵特别适合在这里歇息。
农人们劳作完毕,黄牛在树荫下休息,斋戒时,身着白衣的僧人从山下走来。
松树大多是昔日弟子们栽种的,这条路是前朝僧侣们开辟的。
藏经阁中的三卷《贝多罗经》金光闪闪,其中的教诲是否能让人的心灵修炼到如灰烬般纯净。
- 注释
-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瓶钵:僧人出行携带的容器。
农罢:农事完毕。
白衣来:指僧人穿着白色僧袍。
门人:弟子。
释子:对僧人的称呼。
贝多金粟语:指佛经中的教诲。
心炼:心灵修炼。
成灰:比喻达到极高的境界或净化至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风光,溪水环绕着峻险的崔嵬之地,恰似古人择佳境以居。"瓶钵偏宜向此隈"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此地的钟爱与适意,似乎这里是隐逸修行的理想所在。
"农罢树阴黄犊卧"表达了劳作之后在树荫下休息的情景,"斋时山下白衣来"则显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清净自守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斋时"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斋戒,即僧众定期聚集之时,而"白衣来"则可能是指普通百姓或信徒前来朝拜。
"松多往日门人种,路是前朝释子开"两句,提到了往昔有人在这里种植松树,形成了一条由古代僧侣所开辟的道路。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两句"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心炼得成灰"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他可能在这里研读佛经(以贝叶为页的经书),通过长期的心灵修炼,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坚韧如同炼过的金属。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景象,更蕴含着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个人精神世界的沉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