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汉深于染,微云淡欲无。
风砧树相乱,邻酒夜还沽。
这首《夜坐》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描绘了深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致的交融。
首句“更阑起夜月”,开篇即点出时间,夜深人静之时,诗人起身观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幽思未全孤”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深沉,又暗示了虽处孤境,但并不完全孤独,似乎还有某种情感或思考在心中盘旋。
“碧汉深于染,微云淡欲无”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银河比作被染色的碧蓝,微云则轻淡得几乎看不见,形象地描绘了夜空的宁静与深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广阔与个人渺小的感慨。
“风砧树相乱,邻酒夜还沽”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与生活细节。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与风声交织成曲;远处传来酒肆的喧闹声,夜深人静之际,这份热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最后,“此夕思家梦,迢迢隔五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不仅身在异乡,心灵也跨越了千山万水,与家乡遥遥相对,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整体而言,《夜坐》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致的融合,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溪侧风回,前村雾散,寒梅一枝初绽。
雪艳凝酥,冰肌莹玉,嫩条细软。
歌台舞榭,似万斛、珠玑飘散。
异众芳,独占东风,第一点装琼苑。
青萼点、绛唇疏影,潇洒喷、紫檀龙麝。
也知青女娇羞,寿阳懒匀粉面。
江梅腊尽,武陵人、应知春晚。
最苦是,皎月临风,画楼一声羌管。
玉斧折丹桂,锦绣拂银河。
蟠胸虹气千丈,捧砚唤宫娥。
三度花攒五马,一笑毫挥万字,何处不恩波。
试问老仙寿,铜狄几摩挲。舞槐龙,垂艾虎,弄清和。
湖山风月,且与吟笑侧金荷。
明岁端阳时节,人在薰风殿阁,凉意入赓歌。
宣劝滟昌歜,叠雪赐香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