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瑶池燕.和君晦韵》
《瑶池燕.和君晦韵》全文
明 / 沈宜修   形式: 词  词牌: 越江吟

游丝扑絮酣娇困。落尽寒香,素华留恨。檀融晕。

镜中休问还羞认。隔花梢、莺语新闷。芳菲损。

能消几度花信。情难讯。春风幽韵青鬓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青鬓(qīng bì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黑发,也用来形容年轻人的美丽和青春。

素华(sù huá)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华出众,纯真无瑕。

休问(xiū wèn)的意思:不再问询或打听。

莺语(yīng yǔ)的意思:指美妙的歌声或动听的话语。

游丝(yóu sī)的意思:指细小的丝线或细小的事物。

幽韵(yōu yùn)的意思:幽深的音韵。

中休(zhōng xiū)的意思:中途休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花朵凋零、情感愁绪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游丝、落絮、寒香、素华等自然元素融入情感之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游丝扑絮酣娇困”,游动的细丝与轻飘的絮团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享受着春日的慵懒与柔情,却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落尽寒香,素华留恨”,寒风中的花香虽已散尽,但洁白的花瓣上残留的遗憾,让人不禁心生感慨。这里,“素华”不仅指花朵的颜色,也象征着美好与纯洁,而“留恨”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

“檀融晕。镜中休问还羞认”,檀木色的红晕在镜中映照,却不愿再面对自己的容颜,似乎是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羞涩。这里的“檀融晕”比喻女子脸上的红润,既美丽又略带羞涩,与前文的“素华”形成对比,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

“隔花梢、莺语新闷”,隔着花枝,黄莺的啼鸣声中透露出新的忧愁。黄莺的叫声本应是春天的象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传递哀愁的媒介,进一步渲染了整个场景的凄美。

“芳菲损。能消几度花信”,美丽的花朵逐渐凋谢,春天的信使(花信)还能持续多久?这句诗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深深忧虑。

“情难讯。春风幽韵愁青鬓”,情感难以言说,春风中的低吟浅唱,让青丝染上了愁绪。这里,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融为一体,通过春风的“幽韵”来表达内心的愁苦,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人们因花开花落而产生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爱情、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沈宜修

沈宜修
朝代:明   字:宛君   籍贯:苏州府吴江   生辰:1590—1635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猜你喜欢

题《睡美人图》

梦中微笑候,睡味正浓时。

可惜君怜宠,形神两不知。

(0)

送习婿北上

门阑喜气新,庭草向人绿。

百尺映桐高,一枝扬桂馥。

念尔三年中,得失若倚伏。

失之固意外,得亦岂易卜。

世非无诡遇,吾徒自羁束。

以吾视固然,嗟世徒逐逐。

恃此往前途,坦然信吾足。

前途多顺流,顺流且勿喜。

扬帆虽遇风,把舵在舟子。

得意每失足,图远必自迩。

珍重爱身名,步步须审视。

素衣本无瑕,京尘勿为滓。

行行万里程,自此发轫始。

(0)

题朱石翘比部《复生图》

自得京中平安书,思君不见闻君癯。

十年重晤颜色好,樽前快展生还图。

人在图中恍隔世,客来座上还如初。

试从貌似求神似,何必今吾非故吾。

此行作吏何脱洒,昔日为郎应魁梧。

换骨苦无仙药妙,现身仍落粗官粗。

愿君出岫为霖雨,苍生引领歌其苏。

眼前芳草枯荣幻,芷兰留得春风嘘。

劝君莫羡郑鹧鸪,且随王乔飞双凫。

人生天地如寄耳,局促拘挛胡为乎。

三毫细琐莫添颊,七尺昂藏善保躯。

眼中之人吾未老,他日相对应不殊。

(0)

题姜白石道人遗像·其二

十四桥边记姓名,残山剩水不胜情。

刘郎深愧疏文墨,却爱诗吟谢朓清。

(0)

文园四景,为江春田观察题·其三竹香斋

三间清不俗,水竹要平分。

曲径初经雨,新梢半拂云。

似梅应有韵,非酒亦微醺。

寂寂幽兰外,何人识此君。

(0)

误市俚言·其三

欲借鸣蛙问仕途,公馀多半弄樗蒲。

昨宵决牍殊风厉,三木囊头惊博徒。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