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啄木二首·其二》
《啄木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来古(lái gǔ)的意思:指过去的事物或观念,特指旧时代的事物。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入相(rù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外貌和相貌符合一定的标准或要求。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翻译
蛀虫并不嫌弃做蛀虫,它的声音来自古老的树木顶端。
是谁在弹奏琵琶,将这情感融入相思的曲调中。
注释
食蠹:比喻人甘愿受苦或陷入某种困境。
非嫌:不觉得厌恶或排斥。
声来:声音传来。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历史或岁月。
琵琶:古代弦乐器。
弄:演奏。
写入:融入。
相思槽:比喻思念之情的寄托或表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啄木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啄木鸟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啄木鸟在古木间觅食的情景。"食蠹非嫌蠹"一句,寓意啄木鸟并不嫌弃树中的蛀虫,反而视为食物,展现了它们的生存本能。"声来古木高"则描绘了啄木鸟鸣叫的声音穿透古木,显得格外清脆高亢。

接下来的"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啄木鸟的啄木声比喻为琵琶的弹奏,赋予了自然景象以艺术情感,暗示了诗人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寄托在这独特的鸟鸣声中。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巧妙,富有深意,借啄木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王雎

洲上看飞鸟,和鸣声应长。

有时同啑藻,若个耦栖梁。

一步一相顾,深情深自藏。

神妃曾记曲,不比野鸳鸯。

(0)

秋蓬晚望

秋心游子独,晚照终山分。

浅浦悬鱼影,微烟簇雁群。

年光如落叶,长梦寄归云。

流水清无语,钟声何处村。

(0)

湖上望匡庐

一片湖光灵气结,九叠屏风云锦列。

绝巘削天天不高,飞流倒江江欲咽。

纵游曾忆十年时,拈花问偈恣探奇。

法堂杖锡化何去,孤鹤閒云来复之。

前溪日落扁舟暮,瞬息征帆留不住。

为爱名山送客程,沁我诗脾数回顾。

香炉缭绕紫烟堆,苍翠重重湿不开。

恍有羽人从绝顶,分明指点是蓬莱。

(0)

石湖

五湖天下闻,游兴艰往昔。

惟此城郭西,一湖题作石。

石上有閒人,览尽山水碧。

何知争渡喧,结茅长自适。

(0)

病中得何叔子龙友书问却寄四首·其三

自从诸子各离居,门外蓬蒿掩敝庐。

乐饵仅扶皮骨在,世情应共鬓毛疏。

愁肠未理三冬业,空谷宁投片字书。

不是感君怜意气,一时同调有谁如。

(0)

再寄屠仪部纬真先生二首·其一

太史常占紫气连,知君已变姓名传。

寻仙定策卢敖杖,载妓应无范蠡船。

海上书邮何日至,歌中乐府近成编。

人情俗态都销尽,独有词锋未断缘。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