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藤伸黑臂,剥果喂黄儿。
《飞来峰猿》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峡(bā xiá)的意思:指两山之间的峡谷,形容山势险峻。
孤影(gū yǐng)的意思:指独自一人的影子,比喻孤独无助。
画图(huà tú)的意思:用图画或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或说明事物。
黄儿(huáng ér)的意思:指黄色的儿童,比喻人年少无知、幼稚无能。
苦于(kǔ yú)的意思:苦于指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苦恼、痛苦或困难。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下时(xià shí)的意思:指逆境或困难时期。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应是(yìng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应该是某种状态或者应该具备某种性质。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中夜(zhōng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中间时刻,也指深夜。
- 翻译
- 天竺国境如巴蜀的峡谷,画卷上没有这样的奇异景象。
藤蔓挂在枝头伸出黑色的手臂,摘下果实喂给黄皮肤的孩子们。
孤独的身影在池水中度过夜晚,月光下听到三声呼唤。
僧人倚着栏杆不愿离去,想必是被这里的诗意深深吸引。
- 注释
- 天竺:古代印度的别称。
巴峡:四川的巴江峡谷。
画图:画卷或画面。
奇:奇特,罕见。
挂藤:藤蔓悬垂。
黑臂:形容藤蔓伸出的枝条颜色深。
黄儿:泛指肤色偏黄的孩子。
孤影:孤独的身影。
池中夜:夜晚的池塘边。
三声月下时:在月光下听到三声呼唤或声音。
倚阑:倚靠栏杆。
僧不去:僧人不愿离开。
苦于诗:深深地沉醉于诗歌之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顾逢在宋代游历天竺(可能是印度或类似地区)所见的奇特景象,将其比作中国巴峡的风景,强调其非同寻常。"挂藤伸黑臂"形象地写出了藤蔓攀援的动态,"剥果喂黄儿"则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夜晚,孤影倒映在池水中,而猿猴的三声长啸又在月光下回荡,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最后,诗人倚着栏杆久久不愿离去,似乎被这诗意的场景和飞来峰上的猿鸣深深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归去,沉浸于创作的灵感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异域风情与诗人情感的交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