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五泰伯》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贤(chuán xián)的意思:传授智慧、才能和道德品质。
断发(duàn fà)的意思:指割发,剪掉头发。
发文(fā wén)的意思:发布文章、发表言论
逆探(nì tàn)的意思:逆向探索,反方向探寻
身事(shēn shì)的意思:指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身体状况。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文身(wén shēn)的意思:指在身上刺绣、绘画或纹身,也可指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司马迁(sī mǎ q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因为言辞过激或过于直率而引发了不必要的麻烦或灾难。
断发文身(duàn fà wén shēn)的意思:指古代士人为了表达忠诚和坚定的信仰,愿意剃发和纹身。
- 注释
- 季有子:指季氏家族中的某个儿子。
逆探:逆向探寻,猜测。
父传贤:父亲传位给有才能的人。
诬哉:被冤枉啊。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著有《史记》。
- 翻译
- 因为爱惜季氏的儿子,他去探究父亲如何传位给贤能者。
关于断发文身的行为,司马迁被冤枉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系列中的第五首,题为“泰伯”。诗中通过提及季有子的行为和司马迁的评价,表达了对孝道的理解和对误解的质疑。
"为怜季有子",这里的“季有子”可能指的是古代贤人泰伯,因其孝顺而受到人们的敬爱。“怜”字传达出人们对泰伯孝行的赞赏和同情。然而,“逆探父传贤”则暗示了对于泰伯行为背后动机的深入探究,即他是否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和期望,主动选择了放弃王位,以传承家族的美德。
"断发文身事",这句是对泰伯事迹的描绘,可能指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采取了某种特殊的行为,如断发和文身,以示与世俗权力的决裂。然而,诗人接下来用“诬哉司马迁”质疑司马迁对泰伯行为的记载是否存在误读或过度美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泰伯孝行的描述和对历史记载的反思,既赞扬了泰伯的高尚品德,也提醒读者在理解历史人物时要保持批判性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