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日·其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与荒凉,通过“樵斧”、“渔竿”、“风波”、“荆棘”等意象,展现了深山密林与广阔江海的景象。
首句“樵斧通深密”,描绘了山林中樵夫挥动斧头开路的情景,深密的森林因樵夫的劳作而变得通透,隐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与改造。
次句“渔竿接混茫”,则转向江海,渔夫手持长竿,穿梭在茫茫水域之中,捕捉鱼虾。这里的“混茫”既指广阔无垠的水面,也暗含着生活的不确定性与艰辛。
接下来,“风波非地险,荆棘乃天荒”,这两句转折,将视角从水陆转到天地之间。前一句指出,风浪并非因为地面险峻而起,而是自然界的常态,强调了自然界的力量与不可预测性。后一句则以“荆棘乃天荒”描绘出一片荒芜之地,荆棘丛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荒凉,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的痕迹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壮美与荒凉,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复杂关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