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比休文何太瘦,鬓如潘令竟成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断后(duàn hòu)的意思:断后意指在战斗中,背水一战,死战到底。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后难(hòu nán)的意思:指事情发生后的困难或问题。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江北(jiāng běi)的意思:指长江的北岸,也指长江以北地区,一般用来比喻位置、方位或者代指北方。
离人(lí rén)的意思:离开亲人或离别别人。
柳枝(liǔ zhī)的意思:柳枝是指柳树的枝条,比喻柔弱、脆弱的事物。也用来形容柔弱的女子。
南江(nán jiāng)的意思:指南方的大江,也用来比喻南方地区。
潘令(pān lìng)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和看法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人手(rén shǒu)的意思:人手指的是人的手,用来形容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数量。
日阳(rì yáng)的意思:指太阳高照的时候,意为光明、光辉。
三叠(sān dié)的意思:形容事物层层叠叠、重叠在一起。
戍边(shù biān)的意思:指军队驻守在边防地区,守卫边境。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阳关(yáng guān)的意思:阳关是指阳光明媚的关口,也用来比喻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杨柳枝(yáng liǔ zhī)的意思:指女子柔弱、娇柔的样子和态度。
阳关三叠(yáng guān sān dié)的意思:阳光透过峡谷,形成三重重叠的景象。比喻困难重重,险阻艰深。
- 鉴赏
这首诗《秋柳八首(其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柳树的凄美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情感。
首句“江南江北尽堪悲”,开篇即点出秋柳所处的环境,江南江北的辽阔之地,皆因秋意而充满悲凉之感。接着,“堤上谁歌杨柳枝”一句,以问句形式引出对秋柳的直接描写,仿佛在询问堤边是否有人在歌唱着与秋柳相关的曲调,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
“腰比休文何太瘦,鬓如潘令竟成丝。”这两句运用典故,将秋柳与古代两位文人的形象相比较,休文指南朝梁代的文学家沈约,潘令则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潘岳。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秋柳瘦弱形态和斑白鬓发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叹。
“折来羞赠离人手,断后难添少妇眉。”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秋柳被折下,却羞于赠予离别之人,暗示了离别的痛苦与不舍;而断后的柳枝难以再为少妇添画眉毛,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也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最后,“此日阳关三叠后,多应愁杀戍边儿。”引用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境,表达了对远行戍边士兵的深切关怀与担忧,预示着他们将面对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柳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离别、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别李贯之大著二首
车马红尘里,阅人谁似君。
洚流倾世论,砥柱倚斯文。
籍甚诗书誉,超然利欲醺。
相从期岁晚,兰佩袭芳熏。
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垂光
蔚蓝水中天,岧峣千万重。
楼观耸烟霞,光景浮星虹。
天上老仙伯,万劫冰雪容。
笑下金华山,长歌唳霜鸿。
一去五百年,山头忽重逢。
身衣直指绣,神超蓬海东。
折荡琼台光,拍浮玻璃钟。
琼台纵可乐,虞庭渴夔龙。
丹凤衔诏来,入侍甘泉宫。
观壁间郑宣威早春赏杏花之作司令洪太命余即
乍听归燕语窗栊,催放莲灯万炬红。
扫尽妖氛春色外,唤回和气雨声中。
时机翻覆须天定,人事扶持愿岁丰。
幕府贤劳愧群彦,吟诗留俟采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