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看雁远,月皎觉云低。
《中秋》全文
- 注释
- 寂寂:非常安静。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玉闺:精致的闺房,代指女子的居所。
河长:河流漫长。
雁远:大雁飞得很远。
月皎:月亮明亮。
云低:云彩似乎离地面很近。
- 翻译
- 寂静的中秋夜晚,她满怀情感走出闺房。
望着远方的大雁飞过长河,明亮的月光照亮了低垂的云朵。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中秋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精妙的笔触传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深情眷恋和淡远的情感体验。
“寂寂中秋夜”一句,以“寂寂”形容夜晚之静谧,立即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安宁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中秋之夜,本应是团圆和庆祝的时刻,但诗人却选择了一个孤独的角度来感受这份美好。
“含情出玉闺”则表明诗人怀着深情,走出了那象征高贵与清冷的“玉闺”。这里的“玉闺”,既可以理解为豪华的宫殿,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之纯净和珍贵。诗人带着对这份孤独美好的感受,缓缓地走出自己的小天地。
接下来的两句,“河长看雁远,月皎觉云低”,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河长”与“雁远”,在视觉和心理上都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让读者仿佛也能看到那绵长的河流以及天际间渐行渐远的大雁。这些景象都是那么地遥远而不可及,引发了诗人对远方、对自由乃至生命本质的深深向往。
“月皎觉云低”,则是夜色之美的一种描绘。“月皎”意味着明亮而又温柔的月光,而“云低”则给人以一种亲近和覆盖感。这种对比强烈的景象,不仅映照出诗人的心境,也反射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自我安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怀。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颂,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自我对话和情感宣泄。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美周兄李季脩赵时乘周玉客黄虞六北上二首·其二
持橐金马门,岧峣望宫阙。
宫莺赋上林,御柳河堤折。
连城不世珍,售出双明月。
一朝拾紫还,意气凌霜雪。
长安五陵儿,罗绮纷如列。
挟策上勋名,荣华等销歇。
丈夫肮脏心,期向鼎彝说。
怀古吊荒台,哀歌寄激烈。
努力慰加餐,鱼书勿遽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