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虽添药架,秋必卸瓜棚。
愁云能引泪,莫上最高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对邻家年轻尼姑生活的感慨与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妇人对年轻尼姑从俗世到佛门转变的复杂情感。
首句“闻尔邻佳媳”,点出故事发生的背景,邻居家有一位美丽的媳妇。接着“经堂集梵僧”,描绘了这位媳妇成为尼姑后的生活场景,她所在的经堂聚集着众多僧侣,暗示了她已遁入空门,远离尘世。
“春虽添药架,秋必卸瓜棚”两句,以季节更替为线索,形象地展示了尼姑生活的变化。春天时,她可能在药架旁忙碌,秋天则可能卸下瓜棚,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尼姑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
“何计还跨灶,随时且摸楞”表达了老妇人对尼姑生活的困惑和无奈。她不知道如何帮助尼姑回到世俗生活,只能随时间而行,显得既同情又无力。
最后,“愁云能引泪,莫上最高峥”两句,以自然景象象征内心情感,愁云引发泪水,暗示了老妇人心中的忧伤。同时,劝告自己不要登上最高的山峰,可能是在暗示避免过于深陷悲伤的情绪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老妇人的视角,展现了对尼姑生活转变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新生活的好奇与期待,也有对旧日生活的怀念与不舍,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深度。
石床横素书,漆灯挂青焰。
引幞不耐眠,危坐意清宴。
瓦盆覆残茗,绮石当圜砚。
索笔赋短章,书成自精绚。
冷月侵疏槐,荒山噭荒鸡。
虫吟豆花中,叶坠石苔面。
垂头何所思,阑干忽凭遍。
一入静者怀,机锋似□箭。
恨无三益友,相对发绮辨。
露湿还松房,青林火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