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飞燕(fēi yàn)的意思:形容行动迅速、敏捷。
更化(gēng huà)的意思:指事物不断变化、转变的情况。
旧游(jiù yóu)的意思:指旧时的朋友或旧日的游伴。
琅琅(láng lá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芒鞋(máng xié)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没有鞋子穿。
秋衣(qiū yī)的意思:指富人家里的贵重衣物。
三重(sān chóng)的意思:指事物重复出现三次或层次分明,表示程度深厚、重要性高或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僧房(sēng fáng)的意思:僧人的住所或修行之处。比喻安静、幽雅的地方。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烟光(yān guāng)的意思:烟雾弥漫的光亮。形容景色美丽壮观,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光辉短暂。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云母(yún mǔ)的意思:指人或物表面有光泽的薄片状物质。
沾湿(zhān shī)的意思:沾湿指某物被液体等弄湿。也可用来形容受到某种不好的影响。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资福寺出发前往华首台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一片烟光露正浓”以细腻之笔勾勒出晨雾与露珠交织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秋衣沾湿两三重”则通过人物的衣物沾湿细节,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凉意和湿润感。
“芒鞋此地曾飞燕,竹杖何年更化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想象,将过往的痕迹与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其中,“芒鞋”与“飞燕”、“竹杖”与“化龙”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隔县尚看云母洞,到山先认老人峰”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沿途经过的云母洞与标志性的老人峰,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旅途增添了趣味,也暗示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最后,“旧游渐喜僧房近,溪水琅琅不辨钟”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僧房的期待。同时,溪水的琅琅声与钟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音乐,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雪
丙午九月才入冬,晦日忽惊雪堕空。
传闻都城更复早,万官入贺明光宫。
自从开霁更不雨,和气直似青春浓。
斗柄插子日丁卯,夜煽裂缺鞭雷公。
从以震霆至三四,惊破蛰户纷昆虫。
宁知玄冥全未究,翻手作云千里同。
暗窗初听洒珠雹,巽二滕六方施工。
一日喜见瓦沟积,忍寒待伴炯不融。
二日三日遂盈尺,膏润四海恩无穷。
古来诗人咏不尽,巧思横出昌黎翁。
少时奋笔不肯已,老矣袖手便疏慵。
儿曹作戏记昨梦,舞狻狞踞金双瞳。
谁人苦欲撩诗思,更作玉山高数峰。
移将刘叉两冰柱,辉映愈觉清心胸。
见之跃跃忽技痒,起呵冻笔寻诗筒。
开门一看天宇阔,素蜺百万翻长风。
琼楼玉宇满妙界,千林宝树春玲珑。
恨无高台三百尺,纵观万象凌空濛。
固知幻景有变灭,一时如入昆阆中。
仙家俄顷阅尘劫,安知此际非神功。
剩喜年来米价贱,便欲扶犁随老农。
墙头浊醪走来过,相与痛饮歌年丰。
《雪》【宋·楼钥】丙午九月才入冬,晦日忽惊雪堕空。传闻都城更复早,万官入贺明光宫。自从开霁更不雨,和气直似青春浓。斗柄插子日丁卯,夜煽裂缺鞭雷公。从以震霆至三四,惊破蛰户纷昆虫。宁知玄冥全未究,翻手作云千里同。暗窗初听洒珠雹,巽二滕六方施工。一日喜见瓦沟积,忍寒待伴炯不融。二日三日遂盈尺,膏润四海恩无穷。古来诗人咏不尽,巧思横出昌黎翁。少时奋笔不肯已,老矣袖手便疏慵。儿曹作戏记昨梦,舞狻狞踞金双瞳。谁人苦欲撩诗思,更作玉山高数峰。移将刘叉两冰柱,辉映愈觉清心胸。见之跃跃忽技痒,起呵冻笔寻诗筒。开门一看天宇阔,素蜺百万翻长风。琼楼玉宇满妙界,千林宝树春玲珑。恨无高台三百尺,纵观万象凌空濛。固知幻景有变灭,一时如入昆阆中。仙家俄顷阅尘劫,安知此际非神功。剩喜年来米价贱,便欲扶犁随老农。墙头浊醪走来过,相与痛饮歌年丰。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1167c6a1b2408d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