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渡江去,琼林化为棘。
山空流水间,而我继斯席。
松低鹤无巢,苔深虎留迹。
苍烟莽成虚,鸟啼四山寂。
苍烟(cāng yān)的意思:形容农村或山林中炊烟或火焰的景象。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点头(diǎn tóu)的意思:点头是指向下轻轻地抬头,通常表示同意、赞同或打招呼。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缅怀(miǎn huái)的意思:怀念并表达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敬意和思念。
琼林(qióng lín)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聚集的地方,也比喻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行道(háng dào)的意思:指遵守道德规范,行为端正,品行良好。
烟莽(yān mǎng)的意思:形容山林茂盛、草木茂密的样子。
幽径(yōu jìng)的意思:幽径指的是幽静的小道或小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宁静之美。
首句“飞云渡江去”,以动态的云彩渡过江面,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流动的背景。接着,“琼林化为棘”一句,从繁华到荒芜的转变,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预示着自然界的循环更替。
“山空流水间,而我继斯席”则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山林之中,仿佛是诗人独自一人在此,享受着与自然的对话。这里的“席”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坐处或心灵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内心的宁静。
“松低鹤无巢,苔深虎留迹”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荒凉与生机,松树低垂,鹤已无处栖息,苔藓深深,虎留下的痕迹,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原始状态,也暗示了人迹罕至的荒凉感。
“苍烟莽成虚,鸟啼四山寂”则通过烟雾弥漫的景象和鸟儿的啼鸣,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寂静的氛围,鸟鸣声在群山之间回荡,却显得格外孤独,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缅怀行道彰,尚遗点头石”中,“缅怀”二字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而“行道彰”可能是对某种道德或行为准则的强调,与“点头石”形成对比,后者可能是指一块石头上有人点头的痕迹,象征着某种认可或纪念,但在这里,它似乎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与当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花落春雨馀,幽径望行屐”以花落春雨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动态变化,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幽径中,行人留下的足迹,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整个画面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宁静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
今日黄州山下寺,五更闻雁满霜林。
凤历开三叶,中原正偃兵。
端居思道妙,顺动展精神。
函谷传经后,涡阳旧宅新。
龙蟠泉不竭,丹养桧长生。
鸾鹤迎黄屋,烟霞避翠旌。
琳琅千佩玉,貔虎万屯营。
邃殿仙容俨,灵庭盛礼行。
书留河上语,碑勒大夫名。
歌罢秋风晚,弓遗药鼎成。
句陈严旧寝,辇道接新耕。
日落重楼影,天寒暮鸟声。
异时怀往事,千古有馀情。
君不见吾乡少年曹子桓,文章七步相后先。
有时掷笔事弋猎,邀轻截骏驰平原。
濊貊名弓燕代马,射雉归来燕清夜。
一闻惊倒荀令君,何物书生乃知射。
我虽把笔笑腐儒,束腰待悬玉鹿卢。
自从病臂忧亲友,百嗜为之心一枯。
降疠无名天悔祸,夺之而与复完躯。
但惭未使杯安肘,犹负当年门挂弧。
便使凄凉身未伏,略闻弓马气犹粗。
莫谓早衰须袖手,将军臂折尚平吴。
羲和午停车,草木静若萎。
我居倦烦促,谁与开我怀。
出井泉失冷,迎凉幌空开。
翩翩投林羽,饥渴复谁哀。
仁哉林间风,为我时一来。
惜哉为功薄,隆赫安能回。
观涛感巨壑,清啸想高台。
徘徊滞心赏,怅望意悠哉。